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各地藩王便各自率领大军来到了京城外面驻扎,一时间这情形跟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似的。 丁云就是那董卓了。 不过她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是直接自己当了天子。 京城外,一众藩王虽然觉得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彼此也要陷入争夺皇位的斗争当中,但现在毕竟还没有到那个地步,所以还是还算和谐的汇聚一堂。 共同商讨攻伐京城的事宜。 他们讨论了很多,并且主要集中于三点,一是讨论传言到底靠不靠谱,安平她是不是真的刀枪不入,力大无穷。 二是讨论大家该怎么攻打,各自出兵多少,三则是讨论一旦成功,该怎么分割利益,谁当皇帝,谁退出之类的。 明明最重要的是第一点。 但是那些藩王却很自信的觉得,他们没见过的绝对都是假的,都是胡说八道,压根就没把流言当真,反倒针对各自派遣多少士兵,以及成功之后的利益分割争吵个不停,差点直接了打起来。 而就在他们争吵利益归属的同时。 城中百姓都不由开始有些慌,毕竟几十万大军在外面围着,谁能不慌呢? 不论输赢,他们恐怕都会有损失。 不过相比较于普通百姓。 朝堂上却又是另一种态度。 不但丁云一点不慌,就是满朝文武百官,也是一点都不慌,因为他们已经见识过丁云的能力了,很清楚这事压根就用不着他们动手,也用不着担心京城被围,粮草不济,或兵力不够之类的。 如今的安平女帝一个人,就足以擒贼先擒王的把那些个藩王给一网打尽。 现在与其说是京城被藩王围起来。 不如说是他们送货上门。 接下来的情况,也的确如同百官所预料的那般,驻扎在京城外面的那些个藩王,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反抗能力的。 全都被丁云一网打尽。 别说那些藩王了,就是他们带过来的那些个将军啥的,也都被丁云连夜一锅端,并且当天就全都吊死在了京城城门口,紧接着,当然就是联军溃散了。 老板连带着高层都死干净了,剩下的员工还能干啥,当然是分家拆伙啊! 这就跟西游四人组似的。 要是唐僧和孙猴子都死了,那猪八戒和沙僧,还不得赶紧拆伙各回各家。 没多久,那些联军便各自回返。 同时丁云还下了严格命令,要求他们在回去的路上绝对不允许侵扰当地百姓,但是等他们回去之后,可以自行围攻谋逆叛乱的各地藩王府,分割资产。 此令一出,那些士兵是兴奋撤了。 不少官员却被吓出一身冷汗,他们原本还以为这个安平女帝就是个纯粹的莽夫呢,没想到她好像也没那么莽,这不还知道借刀杀人,此令一出,不但能够博得不少地方百姓民心,乃至于此次联军士兵的心,还能顺带着借着这些藩王自己组建的士兵,反手灭了他们本地的残存所有势力,都省得她去追杀了。 随着那些士兵回到各地藩王所在区域,恐怕那些藩王的子女之流,不但一分钱资产保不下来,性命也保不下来。 最终结果与族灭没啥区别。 等把藩王的事解决了,丁云便正式开始替戚家翻案,把左丞相等一众势力做的所有龌龊事,阴谋诡计,如何陷害镇国公之类的证据,利用雕版印刷复印了上万份,开始分发天下,与此同时被流放了的戚家人,自然也都被赦免了。 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在戚家人历经半个月的奔波,重新回到京城之后,丁云更是直接把太庙里面的赵家人全部移走,改成摆放戚家人祖先牌位。 同时还给自己改了姓。 改为戚平安。 追封生母为慈悯厚德至圣女帝。 追封舅舅为镇国并肩王。 最后甚至连赵国的名字都改了,从赵国改成戚国,完全彻底的改朝换代。 没怎么造成百姓死伤的改朝换代。 没办法,原身的委托要求就是希望赵国灭国,丁云不这么做的话,赵国又怎么能算灭国呢,如今皇室已经不姓赵了,国家也不姓赵,赵国自然算亡国。 说实话,丁云这么做的时候,其实还有些担心百官会不会拼命阻止,毕竟她做的这些事,动静挺大的,甚至能够堪称前无古人,后来也不知道有没有来者,是绝对的大逆不道,不符合礼法。 可谁曾想,百官虽然有些惊讶。 最终却没一个冒头反对。 后来丁云还是靠自己的耳朵,偷听到了那些官员没有反对的原因,一来是他们觉得反正都已经出女帝了,再出什么荒谬的事情也不足为奇,懒得管了。 二是他们觉得丁云是真敢杀人。 反正赵国皇室都快灭绝了,藩王也差不多都死绝了,他们反对也没用啊。 还不如随她去了。 免得把自己的命搭上。 可见有时候官员的反对声大小,不是在于皇帝有没有理,而是在于皇帝敢不敢杀人,不敢杀人的,那些个官员指不定能骑到皇帝头上去,撒泼撒野的。 朝堂百官勋贵都没人反对。 赵姓宗室也已经被打残了。 无力反对。 所以丁云的这些改变自然是全都顺理成章的慢慢推行了下去,传遍了全国上下,与此同时刚刚回到京城的戚家。 就这么莫名其妙天上掉馅饼的,成了皇族,从一介流放罪族变成了皇族。 可见人生际遇有时确实很奇妙。 这时候出于考虑到原身的委托已经基本达成,因此丁云便没有再继续搞什么大动作,除了稍微调整一下政策,肃清朝堂之外,唯一做的一件大事无非就是成立内阁,将大部分权利交给内阁。 她自己则是开始全国巡视。 既是巡视全国吏治,也是顺带着品尝各地先前匆忙没来得及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