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突破口(2 / 3)

书童,就是书本都只能用手拿。

怕把拿回去抄的书籍和抄好的手抄本折了或者皱了,他们拿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有这么个手提袋装书本和手抄稿,便再不用担心这样的事。

于是,两人上学堂,下学堂都用这个手提袋。

两人都是品学兼优的学子,在学堂里不仅受其他学子关注,夫子们也关心他们。所以乡学的学生和夫子,很快就知道奎璧斋有这么个方便的袋子,当即有手头宽裕的人,为了买这袋子,专门去买书,好生给奎璧斋带来了一波生意。

跟这些图方便的学子不一样,夫子看重的则是袋子上的‘信息’,他们想的是要是像奎璧斋那样,把乡学的信息绣到学子们专门背的袋子上,那他们乡学的名字也可以到处行走,这对提高他们乡学的名字大有益处。

教谕是个行动派,说干就干,很快就联系上奎璧斋的华东家,跟她把乡学的想法说了一下,“这个点子得益于奎璧斋,我们没打声招呼就照着去做,难免有拾人牙慧的嫌疑,所以我们过来跟华东家打声招呼。”

华莹早就知道这东西容易被模仿,心里也早就做好跟人竞争的准备,没想到最先找上门来的竟是乡学,着实把她意外了一把。

如果他们不打招呼,就自己做这事,自己其实也不会说什么。可他们上门跟自己打招呼,这给了她一个新思路,于是,她打商量道,“既然你们也有做这种袋子的想法,那咱们干脆合作。”

教谕也是聪明的,一听她这样说,当即明白她的意思,“华东家的意思是这袋子上一面印你书斋的信息,一面印乡学的信息?”

“对,就是这个道理。”华莹脑海里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她不仅可以跟南浔镇的乡学这么做,还可以跟其他各地的县学,府学这般做,那样奎璧斋的名字在学子心里的地位将更加牢固。

教谕也当了很多年的教谕,早就不是读书那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立马就想到这样做,奎璧斋获利比乡学多,他当即心思一动,“不知华当家想怎么个合作法?”

华莹很清楚,学校这种地方,平日她就算要送好处,对方也不一定收。如今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她自然不会轻易放弃机会。

于是,她快速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目前在校的学子有多少人,我就提供多少手提袋。往后每年有多少学子入学,我就提供多少手提袋。学乡学这边有困难的学子,到奎璧斋抄书,奎璧斋也能给出最高的价格。”

“那华东家需要乡学做什么?”

天下没免费午餐吃的道理,教谕比谁都清楚。

“往后社学学子得中县试的前三名的答卷。”华莹正在筹备历代童生试的资料书,虽然她手上有人脉关系,但如果能直接通过社学直接拿到前三名的试卷和答题,就省了她动用人脉。

最主要的一点是,奎璧斋虽然分号多,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人脉。如果她能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得到各个地方学校的前三甲答题,那她这个童生试资料书就不用担心内容的问题。

教谕虽然不知道她要这个的用处,但他很清楚商人重利,华莹既然能舍出这么多东西,能得到的回报肯定更多,“这个事情我没办法自己做主,所以我要回去商量一下。”

任何好买卖,都不可能一次就谈妥,华莹并不意外这个结果,“那先生这边需要多少时间?我这边好安排上门详细谈。”

“五天吧。”

“好,那我提前一天递拜帖约时间。”

“没问题。”

约定好后续的事情,教谕就离开回校。

华莹则是认真仔细地盘算跟各地的学校合作的可行性,以及她让出多少利来划算。盘算清楚后,写成文书,这才揉了揉发酸的脖颈。

实际上出版发行各级考试的历届习题,以及优秀答案的想法,她已经想很久。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突破口,这才迟迟没开干。

没想到就一个小手提袋,就能给她带来新的突破。

想到这手提袋的提出者,华莹觉得有必要找她好好聊聊。

这么多年下来,她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对她口味的人。

于是,她当即写了一封帖子,让人给曹卿芷送过去。

收到拜帖的时候,曹卿芷正在设计十字绣的图案。

没错,经过这么多天的思考,她最终想出了十字绣的方法提高效率。

虽然她没玩过十字绣,但她奶奶和姥姥都玩过,她很清楚这东西不要求绣工,都是照样画葫芦的,用来这种批量的生产最是合适不过。

她上辈子有制图绘画的功底在,所以做这个版图并不难,就是需要时间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