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3年1月9日,建业。 “周记”商社的大掌柜周应平在几个伙计的搀扶下,从马车上下来,然后皱眉看着前面一大段道路被挖断,无数的建筑材料堆了一地,众多土人和建筑商社的工人们正在忙忙碌碌地铺设管道。眼瞧着,是不能再通行马车了。 肥硕的身材,再加上年近六十的岁数,如何能徒步走过这一段布满路障的街道。随行的一名管事见状,立即招呼伙计们,在附近店家寻了一把椅子,然后穿上两根木棍,做了一个简易的滑竿,将周大掌柜给抬了起来,小心地一路穿行这段街道。 “这些建筑商社的匠人们,怎么一点章法都没有。”坐在滑竿上的周应平抱怨地说道:“瞧瞧他们,好好的街道,挖得到处都是坑道,这明显是严重扰民嘛。建业府的官人们也不来管管,任由他们在此胡为!” “大掌柜说的是。”管事在旁边笑着应承道:“不过,我猜测,建筑商社的匠人们肯定在担忧即将到来的雨季,可能是想趁早完成这一片街区的下水道管网和供水系统的建设。若是,到了二三月份,遇到暴雨时节,恐怕就不能施工了。” “既然如此,早干嘛呢!”周应平摇头说道:“前几个月,不晓得多弄些苦力来修建。临到雨季前夕,却来加紧赶工。” “大掌柜有所不知。”那名管事笑着说道:“前几个月,建业府的苦力都被集中到码头,用来扩建港口、修建货栈,以及加固防波护堤。数千人土人,几乎全都调到那里,准备要将建业港的吞吐能力在原先的基础上,再增加五成,以满足日益日益增多的到港商船停泊。” “港口是该扩建了,要不然,那些到港的商船还得在港外徘回等待,着实耽误事情。前些日子,咱们从望加锡回来的船,足足在港外等了两天才被允许进港停靠。”周应平说道:“可是,人力如此紧张,官家也不将去年临时停驻于此的数万移民留下来,多少可以加快建业城的建设进度不是?” 那名管事听了,只是笑笑,并没有接话。官府移民,自然是早有安排,岂能因上马一些基建工程,就要贸然截留本该分配的移民。不说,要打乱移民接收地的日常安排,就是这么多人滞留在建业城,那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听说,各地官府每年该花费多少银钱,在年初都有定额,若是贸然滞留了这么多移民,那还不得额外掏出一笔费用来养着,何苦来哉! 周应平此次是受到“汉记”商社的邀请,参加一场募捐大会。本来,以他在建业城的地位和身份,除了几家大型商社的掌柜和重要官员,一般的人是请不动他的。但这家“汉记”商社却是有王室背景,拥有不可低估的能量。 周应平甚至还知道这个“汉记”商社的东家,正是那个备受齐王宠爱的侧妃白止君。她在三年前,更是拿出数万汉洲银元,办起了一家棉纺工场和一家食品加工场,除了招录大量妇人进厂做工,还引进了不少身有残疾的人入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着实给那些家庭困难的民众增加了不少额外收入。 而且,以周应平看来,这个“汉记”商社旗下的两家工场,似乎并不在意赚多少钱,获得多少利润,倒是有些做福利的意思。不仅工人待遇要较同行业稍高一筹,就是工作环境也要略好一点,并且,中午还有一顿免费的午餐。此举,让建业府众多私人工坊为之侧目,心中也是腹诽不已。 私下里,周应平曾询问过两家工场的主事掌柜,为何要给那些工人那般待遇,要知道,这会严重吞噬工场的经营利润。他得到的答复却是,“汉记”商社的东家想在这个充满残酷竞争和恶劣工作环境的“资本社会主义”中,表现出一丝温情,为弱势的工场工人寻求一点微不足道的权益和保障。 “资本主义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周应平不是很明白,但他多少也知道,与他们这些赚取海量利润的贸易商人相比较,那些每日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工人确实非常辛苦。尽管,他们每月可以获得的收入,比此前在大明能获取到收入要高出许多,但也仅能满足几口之家的生活所需。 当然,这些工人也不是没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只要他们的技能和经验得到提升,或者手艺得到进步,获得的报酬也会快速增长。若是,你能在工场中做出某种技术变革和工艺提升,获得一种专利技术,那也能获得一大笔政府奖励和专利使用费,一跃跨入“中产阶级”。 此次受“汉记”商社之邀前来参加募捐大会的商人多达六十余人,基本上包括了建业府境内的众多知名商贾和工场主。至于募捐的目的,是为了成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的慈善互助机构--同济会,并在各地修建养济院。 其实,在历朝历代都有各类慈善救济机构,南梁的孤独园,唐朝的悲田院,宋朝的安济坊,蒙元的众济院,大明的养济院,等等诸如此类,主要用于收养没有生活保障的孤寡老人和因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穷苦人。不过,这些福利救济机构都是王朝初立之时创建,待中后期,因为朝局动荡和财政危机,最后都逐渐废弛和消亡。 比如,在大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已经形成了“天下府州县俱有惠民药局、养济院”,而到弘治十五年(1502),明孝宗朱佑樘更是下令“命延绥镇等官于延边各卫设立养济院、漏泽园各一所”,养济院由此开始从内地州县扩展至延边各卫。可是到了万历之后,便基本废弃,再也难以恢复。 齐国内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