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章 坎贝湾(2 / 3)

1635汉风再起 重庆老Q 2188 字 2023-02-19

地拦在后面,顿时有些犹豫起来。 若是分出两艘武装商船缠住对方的护航战舰,然后以另外两艘武装商船去追击逃去的汉洲商船,那么留下来的船只必然会被对方战舰撕碎。 可是,若都留下来对付这两艘战舰,好像又没什么意义。总不至于抢劫人家的海军战舰吧? 双方隔着四五百米的距离对峙了近一个小时,随后可能都意识到,彼此均无把握击败对方,便默契地互相脱离接触,各自离去。 ---------------------- 3月18日,印度,苏拉特。 “先生们,我认为你们撤出战场,是一件非常明智的选择。”英国东印度公司驻苏拉特商站高级经理(英国东印度公司直到17世纪末,才于印度数个城市据点设置总督职位)哈肯·布朗宁说道:“我们现在要竭力避免非必要的损失,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资本。目前,我们在印度的发展势头正趋向于好,经营利润也开始稳步增长。但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很多,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经营能力和持续发展前景。” “为了避免国内同行的恶意竞争,公司正在努力向共和国政府申请,要求获得独家特许状,以便在东印度地区,公司可以拥有司法权、货币铸造权、保护贸易活动的军事权,以及非法贸易船只的检举权。我本人对此持乐观态度,护国公(克伦威尔)对我们东印度公司开拓的海外利益,应该也是积极支持的。” “但是,在印度地区,除了国内同行的恶意竞争外,我们还要面对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威胁。”哈肯·布朗宁神情凝重地说道:“其中,尤以荷兰人威胁最大。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招惹汉洲人,并因此遭受任何损失。”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到现在,其开展的商业贸易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目前的运作模式是,单次航行,单次筹资,单次结算。也就是说,准备远航进行一次贸易,需要临时筹措资金,然后根据销售额等进行投资和红利的分配。倘若某次失败,就会造成对下一次的资金筹措造成巨大困扰。 因之,以这样不稳定的充满临时性的运营模式,根本无法跟同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熟稳定的股份制模式相抗衡。英国东印度公司可以说一直走在公司模式的探索之路上。 荷兰与英国曾是半个世纪的盟友,是伊丽莎白女王竭力扶持的新教兄弟政权。1625年对西班牙的战争中,英荷海军还曾组成联合舰队并肩作战。 因而,在遥远的亚洲,为了一道对抗葡萄牙,英国、荷兰两家东印度公司结成攻守同盟。1621年,英荷主动出击,联手封锁果阿港,让葡萄牙人船只一年未能出入港口,损失惨重。英国人还应波斯王沙·阿巴斯的邀请,进入阿拉伯海,将盘踞霍尔木兹岛一百余年的葡萄牙人驱逐出去。 不过,英国人很快意识到,相比江河日下的葡萄牙人,咄咄逼人的荷兰人更有威胁,因此,在163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单独与葡属印度媾和,因此获得了出入葡萄牙人港口的特权。 而荷兰人则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继续蚕食葡萄牙势力,印度西海岸的数个葡属据点相继落入荷兰人之手,若不是得到汉洲齐国的支援,葡属印度的统治中心果阿,以及孟买、卡利卡特(今印度西南港口城市科泽科德)说不定也会丢掉。 然而,可能是做垄断生意做习惯了,荷兰人在不断排挤葡萄牙势力的同时,隐隐将矛头也指向了英国人,这引起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高度紧张。因为,凡是荷兰人染指的生意,英国人必然会被无情地挤出,这是他们数年来正在不断重复经历的噩梦。 此前席卷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期间,英国充分利用中立国身份,海上贸易得到长足发展。1630年以后,西班牙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每年消费大量英国毛料。1646年西班牙海港毕尔巴鄂出入的商船有四分之三来自英国。 然而,好景不长,1648年西班牙与荷兰签订停战合约,结束双方之间的战争状态,荷兰商船迅速重返伊比利亚半岛,英国贸易的繁荣泡沫立刻迸碎。面对荷兰人低廉的运费和利息,英国商船毫无竞争优势,短短两年间就丧失了大半以上的海外市场。 1647年英国还几乎垄断西班牙的羊毛出口,三年后荷兰就夺占了80%的贸易份额。1647年之前的英国毛料几乎是奥斯曼帝国最畅销欧洲纺织品,两年之后,就已经无法同荷兰高档毛料竞争,只能困守中低档市场。 英国在波罗的海市场的贸易份额也急剧萎缩,1647年通过丹麦海峡进入波罗的海的英国商船有近130艘,此后就直线下降,1651年跌至20艘,而这一年总共有1000艘荷兰商船进入波罗的海。 因此,总的来说,不论是在欧洲,还是在印度,英荷之间的矛盾已然相当激化,就算是爆发一场战争,也在情理当中。 ------------------ 3月20日,印度,第乌。 “不不不……”葡萄牙驻第乌总督安东尼奥·特里斯·梅涅兹摇头说道:“亲爱的何先生,你们不能派出武装人员去攻打苏拉特。那样的话,将会被认为是对莫卧儿帝国皇帝的冒犯。那里,是莫卧儿帝国的领土,而英格兰人只是寄居在那块土地上,从事着东西方之间的贸易。苏拉特,跟我们第乌、果阿、达曼等据有的城市,是完全不一样的。” “梅涅兹总督,你的意思是,苏拉特仍旧处于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