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 云涌(2 / 3)

1635汉风再起 重庆老Q 2162 字 2023-02-19

当中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们……,我们恐怕做不到。”马思良为难地看了李定国一眼,“军中将领,大多乃粗陋之辈,别说书写文书,就是读军令,看军报,……也是难以为之。” “……那就征召一些读书人进入军中各部。”李定国闻言,先是一怔,随即苦笑一声,“齐国军中的参谋制度以我看来,是一项很好的军制,可以尽量避免主将犯下一些非必要之过错。他们将每次战事经过详细记录,作为军事教典战例,为领兵将领汲取借鉴,这将使得他们军中将领可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和教训。” “听那些参谋说,他们汉洲本土有军事学堂,专门教授如何战阵厮杀。”马思良点头说道:“他们所记录的湖广战事和两广战事,必然也会成为军事学堂里的教桉之一。” “无怪乎,齐军在大明境内助永初朝廷征战数年,未尝一败,不是没有道理的。”李定国说道:“他们不仅仰仗火器之犀利,舟船纵横江海之便捷,更有军中严谨规制的参谋合议之法,此乃强军矣!非必要,我大明此后将不与为敌。” “……”马思良闻之一愣,随即释然,自从追随张献忠反明以来,时降时叛,与明军打过,与其他农民军也拼杀过,如今反正归明,开始与清虏征战。焉知以后,世事变幻,或基于利益纠葛,或基于立场不同,再和这个一意扶保大明的齐国发生战争。 “齐国是否如约已退出肇庆、广州两地?”李定国转头问副将胡顺。 “齐国在收拢了数万难民后,已经陆续退出肇庆和广州。”副将胡顺拱手答道:“不过,他们占据了粤江(今珠江)东侧的阿娘鞋岛(今东莞市西南威远岛,珠江口东岸)。……说是要建立商站,沟通广东内陆腹地。” “阿娘鞋岛?……他们这是明为建立商站,实为控扼粤江出海通道,并可随时封锁广州呀!”李定国喃喃地说道:“难道齐国对我们还深存有戒心?” “安西王,齐国似乎不希望我们内部出现……不和的氛围。”马思良犹豫了一下,大着胆子说道。 孙李之争,虽然没有摆到明面上来,但大西军上下皆知孙李之间的矛盾似乎已难以弥合,两人甚至到了不想彼此碰面的境地。本来孙可望带大军出贵州,奔湖南,便向李定国发出指令,让他领兵攻常德、荆州,然后沿长江一线,从夷陵(今湖北宜昌市)攻入川东,与刘文秀合击四川,夺取整个蜀地,就此,将云贵川湘桂五省连成一片,从而建立稳固的大西南根据地。 但李定国根本未予听从孙可望的命令,反而直接带兵南下广西,在齐国的配合下,发动了两广战役,虽然使得大西军得以尽占广东富庶之地,但也让攻略四川的刘文秀限于兵力不足,而止步于川南地区。四川巡抚李国英在得到来自汉中吴三桂的支援下,侥幸地保住了半个四川。 “齐国人还说了什么?”李定国面色不虞地问道。 “他们说,秦王于云贵两地的地方治理,还是颇有成效的。浚海口,省耕省敛,凡有利于民者无不备举。尤为难得是,在征战之余,还能修筑灌既澄郡田畴千万亩计的西宕泉水利工程,对此他们也是连连称道的。”马思良硬着头皮说道:“而且,他们认为秦王规定对辖下官绅一体纳粮,更是能充分,挖掘和动员社会资源之必要……” “但他们可知孙可望之野心?”李定国打断了马思良的话语,“他一意想割据自立,画地称雄,甚至有背明另建新朝之悖逆行径。哼,齐国皆为去国离乡之人,如何知晓我大明如今世间之艰,人心之恶。” 李定国额头青筋暴跳,一脚踢翻面前的桌桉,面露愤愤之色。 “他们让你带的话,还有什么?……尽管说来!” “……他们说,一切非不得已,应相忍为上,务必保持一致对外,共抗清虏之统一稳定局面。”虽然是李定国的心腹将领,更是李定国的嫡亲表弟,但面对盛怒之下的李定国,马思良仍感到胆颤心惊。 ----------------------- 12月22日,阿娘鞋岛。 齐大江看着一脸不平之色的李来亨,顿时感到一种难言的无奈和失望。 “你们不愿退出高州和雷州?” “齐将军,我大顺军自长沙一战,闯王役没后,整个部队立时陷入分崩离析。”李来亨痛心地说道:“我等虽为草莽之辈,但也不愿剃发易服降于建奴。故而,我等数万之众才南下投了孙可望、李定国等西军。” “可数年来,孙李等人皆不真心收纳我等。凡征伐土蛮,平灭叛军,攻打清虏,大战恶战均将我部置于前方,试图将我大顺军陆续消耗于战阵当中。至于装备补给,也是时有时无,更无一块可用于养兵纳饷之地。若非此次攻广东,在肇庆获得你们齐国大量军械物资支援,我大顺军数千兵马如何能在一月内横扫高州、雷州两府。如今,李定国又欲将我部数千人调往潮州府,就是想继续消耗我部实力!” “所以,你们准备要将高州、雷州两府作为日后大顺军休养生息之地?”齐大江盯着李来亨,“或者,是准备以后割据两府,消极避战了?” “齐将军,我部并非是要避在高、雷两府之地,不与那清虏作战。”李来亨摇头说道:“我们也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怎能消极避战?我们只是不愿意一味地被西军当做炮灰,消耗在无谓的战事当中。” 齐大江不由紧邹眉头,这大西军如今看着势头鼎盛,却想不到也有这么多内部矛盾,不仅有孙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