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钢铁(一)(2 / 2)

1635汉风再起 重庆老Q 1297 字 2023-02-19

比例。 虽然,后世钢铁行业或者建筑行业的人都知道这些原理和应用。但是,在这个明末时期,人们对于炼钢,可能就是简单的不停给铁水加热炼造,因而会有百炼钢之称。 最为常用的方法叫“灌钢”,又称“团钢”。它是由生铁和熟铁合在一起冶炼得到的一种含碳量较高、且质地均匀的优质钢,(含碳量在0.05%~2.0%的铁称为钢)。这种具有独创性的灌钢冶炼方法,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发明了。 灌钢法是我国古代炼钢技术上的卓越成就。它的发明和推广,对于增加钢的产量,改善兵器、农具和手工工具的质量,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隋唐时期,这种方法受到了冶炼家的垂青;而到宋朝,则流行于全国,并有所创新和完善,成为当时的主要炼钢方法。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除了记有当时的冶炼方法外,还首次提到“灌钢”一词。他说:“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封泥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 到了明代,除了改进的灌钢技术外,还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灌钢冶炼方法,这就是“苏钢”冶炼法。 “苏钢”是灌钢发展的高级阶段,灌钢的优点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相传,“苏钢”是由江苏人发明的,所以称为“苏钢”。 它的冶炼方法,把生铁与熟铁放在一块冶炼,等到生铁熔化,铁汁欲流时,则将生铁水擦入熟铁中,灌钢就炼成了。 而齐天规划的小高炉土法炼钢,则完全不同于以前的炼钢技术,使用和推广更加简单,产量也比“灌钢”技术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