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1 / 3)

沐德进去的时候,里面除了皇上之外,还有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和夫子在,见沐德来了,皇上便挥手让他们都下去。想是他们的事情都已经问完了。

三位皇子与夫子一同行了礼退下,从沐德身边目不斜视的绕过去,一直退到了正殿的屏风后面,才转身一路出了门。

宜事堂里面,只剩下皇上和沐德在内,其余的侍从在一旁如木雕般站立,不若刚才那般人多的热闹,如今竟是冷清的没什么人气儿似的。

沐德深吸了一口气,鞠躬行礼,“女儿拜见父皇,给父皇请安,父皇万福。”

“你且起来吧。”皇上似乎没有过多为难她的打算。沐德便直起了身,低头看着地面。

“朕之前嘱你自行读书学习,如今准备的怎么样了?”

沐德如实回答道:“自父皇叮嘱后,沐德先后去了母后的广安殿与恪淑母妃的悦兰殿请教,得母后赐女儿一本绣花图样的本子来看,恪淑娘娘手上没有,便赏赐了女儿些首饰,这都多亏了母后与恪淑母妃的疼爱来着。”

“嗯。”皇上听了,似是觉得有些无聊,坐在位子上换了个姿势,“这么说来,你是没能从内廷里找些知识来了?”

沐德听了,又是恭敬的回道:“女儿没本事,没能找到能读书学习的地方,倒是后来二皇姐听说了消息,亲自给送来了一本打绳结的书,上面有许多字能看。”

皇上却是冷笑一声,“难不成朕今日就要考你如何打绳结了?”

沐德才又接着说道:“女儿自知愚笨,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在内廷里习得本事,事后便斗胆托了皇子学塾的夫子来指教······夫子心胸豁达,也是看女儿求学若渴,就答应了下来,直至今日,女儿已是受了夫子的不少恩惠了。”说完,殿里又恢复了冷清。

因着宫殿内的门和窗户都关着,只能从窗户纸那里投过来些光亮,倒是能将宫殿找的通透些,却照不明皇上所在的桌案上,于是即使现在是个天光大亮的白昼,却依旧惦点着两根蜡烛灯笼,摆在一旁。烛火时不时的挑动,照在灯影里闪闪烁烁的,颇有些隐隐约约的朦胧之感。

皇上坐在那里,沐德不敢抬头去看,心里也知道,就算真是抬头去看了,仔细的看,也是捉摸不透皇上的表情心思的。所以她只能静静的等待着,等着皇上问一句,她就答一句。她自知自己最近因着得了道圣旨的关系,正是被人瞧的紧的时候,为了不让人闹出是非,便一丝不敢隐瞒的全都如实上报,好在自己这读书念字的事情终是见了明面上,也没什么事情再需要自己遮掩的了。

“你倒也真有法子能让夫子教导你。”半晌,皇上才开口道:“方才那个老不休的早已将你这一个月来写的东西都呈了上来,朕看着,你也真是有些天赋,这般用心,想来还真是不愿意就这么放下了的。”

沐德将头垂得更低,鞠躬说道:“全凭着父皇的恩赐,沐德自当尽心尽力的去做,才不至于辜负了父皇的圣恩。”

“哼,你倒会说。”皇上说着,就从旁拿了一本书过来,“这便开始吧: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后面继续背。”

沐德听了,心下一紧,随后小声回答道:“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亡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这首诗是用以感谢得遇明君知遇之恩,从而大展宏图之志所做的,沐德背着,自然明白其意,也多少猜到了些她父皇的心思。

只是还不及想完,皇上便将书翻了一页,接着问道:“登临目送,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的后面是什么?”

沐德心下一沉,只觉得皇上这是在借着考题警示自己,便又回答道:“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水流,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

她背着,就想起了当初看到这首诗句时书上写的话,说这诗的最后一句是借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典故,如今皇上正巧考问了她这道题,沐德实在是忍不住多想——是否,皇上是在借此讽刺她呢?

越是这么想,就越是肯定。平白的那么多诗句不考,偏偏考了这两句诗,尤其是,这两句诗,一首诗在歌颂明君的知遇之恩,一首是在讽刺数典忘祖的教训,尤其最后是以【商女】的典故来点明主题。这不是正巧和她本身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么?

若不是借了皇上的一道圣旨,沐德便就是个怀才不遇的,又说这【商女】之道——

这天下,终究是皇上的天下。说起来,这天下的一草一木均是属于皇上的,而作为皇上的孩子,理当为皇上分忧排解,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