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超高难度的病例诊断,摘桃子的杜冷(2 / 3)

引起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迷的原因与服用中药并没有必然关系,她应该属于高渗昏迷。” 周灿发现在诊断过程中,自己的头脑格外清晰,思路明确。 “高渗昏迷往往出现在年老的患者身上,可是她才三十多岁,还非常年轻。我个人觉得高渗的可能不大。” 那位有些势利眼的罗主任不赞同周灿的诊断意见。 “世事无绝对,这位患者的情况比较特殊。我的诊断思路是这样的,患者之前一直在服用弥凝,只有当她停药后,才导致尿崩症出现加重,身体脱水。然后她还把降糖药也给停掉了,改服中药。这就导致血糖水平升高,脱水势必会加重,最终导致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也是停用降糖药引发的。” 周灿对患者的病理机制与其中的药理机制做出了详细分析。 【病理诊断经验值+1,药理辨证经验值+1。你成功诊断出一例疑难病例,病理、药理经验值各奖励经100。】 经验值都已经到账了,说明周灿的诊断完全正确。 这个病五个日期的诊断说难也不难。 主要是它的病症有多个,病情复杂,就像一捆乱麻,想要正确诊断其中的病理,就要先把它们一根根理顺。 周灿把闭经、多饮、意识障碍等病症分开来诊治,诊断难度也就降低了许多。 而且可以不受其它病理机制的干扰。 “说得好!患者高渗昏迷的诊断意见我认为完全正确。”张主任听完周灿的分析后,坚定的支持他的这个诊断结论。 “好吧,就算患者的意识障碍是高渗昏迷,那她的多尿病症呢?” 罗主任妥协了。 被迫认同了周灿的诊断意见,她又抛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别着急,咱们一项一项分开来治。患者的多尿、多饮,从检测数据以及她的实际在状来分析,基本可以确诊为尿崩症。而且属于中枢性尿崩症。” 周灿这种分而击之的打法倒也让许多医生耳目一新。 因为很多医生都习惯了一种固定思维,认为患者的症状虽多,通常却只有一个病因。找到那个病因对症治疗就能药到病除。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子。 但是也有一症多病或者多症多病的可能。 临床中最常见的就是一个患者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比如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炎,这在临床上可说是极为常见。 不过这种常见的基础疾病非常容易诊断。 高血压,量血压就查出来了。 糖尿病查一下血糖和尿常规就行了。就算再复杂一点的糖尿病,补做一下肝肾功能检查与血脂、胰岛功能的检查,也能明确诊断。 上述的这些病,基本都有着诊断的金标准,所以容易查出来。 眼下这位患者的病因却是扑朔迷离,2型糖尿病只是明面上的一个病因,但是因为患者听信亲戚的话,停掉西药吃中药,造成病症加重,已经明显不止一个病因。 这种情况下若是还围绕着糖尿病展开诊断和治疗,肯定会像前几家医院的医生一样,根本治不好这个病。 “从患者的禁水-加压素试验结果来看,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站得住脚。”神经内科的蒋主任支持周灿的诊断观点。 现场这么多专家为这位妇女联合诊断,吸引了许多家属和患者围观。 他们除了感到稀奇外,也想趁机看看这些专家们哪个更厉害。 同时也能看看专家到底是怎么诊病的? 这位患上电教是的禁水-加压素试验,显示停用去氨加压素两次,,禁水八小时后的血渗透压为330mosm\/l,尿渗透压为103mosm\/l,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尿渗透压升至590mosm\/l。 鞍区mri检测发现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高信号竟然消失了。 周灿正是凭借这些检查关键数据确定患者得的是中枢性尿崩症。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中枢性尿崩症呢?2型糖尿病引起的吗?”杨婵还真是不懂就问,反正周灿是她同学。 “我认为应该是垂体柄病变引起的。” 周灿对这个诊断结果显得十分笃定。 不需要杨婵主动追问,他就接着解释道“垂体柄病变,在临床过程中,生殖细胞瘤很容易引起这个病。而且一般多发生在儿童身上。这位患者的年龄三十多岁,基本可以排除生殖细胞瘤的可能。从她的检查数据和病征候来分析,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引起的可能较大。” 杨婵听完后,沉思了十几秒,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现在也只是怀疑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机率大,但是没办法确诊呀!” 她能提出这个意见,说明是真的思考了,并且对周灿的诊断思路、其中的病理分析有了一定了解。 张碧华看到爱徒的进步明显,不由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先是看了看杨婵,接着又看了看周灿,眼神中似乎有着一丝期待,希望这两位年轻人能够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更准确的说,她希望杨婵能够跟着周灿多学习。 “想要确诊此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术取组织标本进行活检,但是手术难度非常大。” 周灿目前的手术能力并不算差。 甚至已经能与外科的许多主任医师水平相当。 连他都说手术难度大,说明病理活检取样基本不可能实现。 没哪个医生敢冒这种风险。 特别是这个病人目前的身体状况极差,手术耐受能力足以让任何一位外科医生望而生畏。 “那还有别的办法吗?”杨婵追问道。 “办法肯定有!比如不做病理活检,直接放射治疗。”周灿的目光看向家属和患者。 很多家属听到放疗,会情不自禁的与癌症、强烈副作用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