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学习高难度复杂手术经验,胡主任的褒奖(1 / 3)

进手术间后,他发现患者已经躺在了手术台上。 与想像的仰卧位不同,患者采取的是左侧90度卧位。 这个卧位是根据手术视野、部位,以及手术内容来综合考量的。绝非一陈不变的仰卧位。甚至,周灿曾经看到一位狂躁症患者做普外科手术,被好几位医生按在手术台上,强行戴上呼吸面罩实施麻醉。 后来,那位患者手术结束,送回病房,直接用纱布把手脚绑在床上。 防止他发狂伤人。 医生根据手术需要,会让患者选择不同的卧姿。 手术间内,除了周灿与吴医生,还有三位护士与一位麻醉医生。 麻醉医正在为患者实施麻醉。 这个准备工作一般都是提前进行。护士则会提前进手术间整理物品,检查垃圾是否全部处理。然后准备手术需要的器械与药物等等。 “是给他实施麻醉并且双腔插管吧?” 周灿并没学过专业的麻醉操作。只是见得多了,对于各种手术的麻醉方法基本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然后外科规培生,需要到麻醉科规培一个月。 到时候肯定会学习一些高深点的麻醉知识与具体操作方法。 “对!” 麻醉医是个年近五十的男医生,有着一张僵尸脸,说话从来不带笑容。 “我帮您行吗?” 周灿看中的是插管的两点置入经验值。 随着他规培的科室不断增加,见识也正在增多,对医学的未来走向也有了更清醒的认知。 微创、内镜手术正在从新趋势向主流转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周灿除了要把传统手术练好,只要有机会,他也会不遗余力的提升高等医术。 “弄吧!” 麻醉医真的是惜字如金。再加上他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让人难以亲近。 官医生可比这人随和多了。 周灿也不客气,帮着插管、上呼吸面罩等。 麻醉医看到他对支气管插管就跟玩似的,也是略感吃惊,不由多看了周灿两眼。 什么都没说,两人默默的给患者做好了麻醉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周灿退到一边。 没过多久,雪主任、卢副主任带着手术团队赶到手术间。 雪主任的性格还算开朗,笑着夸了一句。 然后开始让洗手护士帮她戴好无菌手套,检查患者身上画好的刀位,以及患者的体征,核验无误,手术开始。 “常规消毒术野谁做的?” “我!” 巡台护士回答。 “下次记得把范围扩大一点。我想你平时一定是个节俭的女孩。” 本来是一句批评的话,从雪主任口中说出来,让人非常乐意接受。 气氛也非常轻松。 护士妹子不好意思的笑了。 “切开前最好要先铺巾,然后延右后外侧切口。” 雪主任一边耐心的教手下的医生,一边给病人手术。 她的动作一如既往的稳。 周灿发现心胸外科的绝大多数医生,只要级别高一点的,手术风格都传承了胡侃主任的‘稳重’。 雪主任除了稳重,还有着女医生独有的灵巧。 “切开时一定要记住,不能求快,而应该逐层切开。先切开皮肤层,再切皮下组织层、然后切开肌肉层。这时候可以看到肋骨了。把第5后肋剪断即可。” 开胸手术就没有一台是简单的。 周灿站在手术台下,认真观看和学习。 基本功练好了,只是有了一个好的手术基础。想要独立完成一台这种大手术,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特别是其中的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都值得认真学习。 即便同样都是切除肺叶,手术方法也有可能截然不同。 这就要求术者能够博学广知,并且活学活用,才能做到灵活变通。 “探查的目标主要有三个,要确保胸壁与肺无粘连,无胸水,肿瘤在肺叶上的具体位置。” 以上三条,每一条都非常重要。 肺癌中晚期,肺与胸壁容易发生粘连。这时候想要手术,就必须小心翼翼的把它们分离。 实际上,发展到这一步的病人,已经没有手术必要。 大多数都已经发生了癌细胞转移。 有良知的医生,诊明患者的癌细胞已经全身扩散,或者扩散范围很广,累及胸腔多个器官、组织,一般都会告诉患者。没必要再花很多钱医治,想吃什么想喝什么,抓紧时间。然后用药的话,主要就是止痛为主,尽可能提高患者癌症晚期的生命质量。 经查,这位患者算是非常幸运。 肺与胸壁无粘连,无胸水,肿瘤右肺上叶后段,直径4cm左右。 不算特别大。 周围的器官与组织并未发现肿瘤。 这已经是非常理想的情况了。 手术时,因为表面胸膜皱缩。肿瘤接近肺门,与上叶气管距离非常近,这个没办法做局部切除。 另外,上纵隔淋巴结肿大,且累及无名静脉,心包可见明显积液。 与检查结果基本一致。 雪主任对患者行右肺上叶切除术,以确保将癌细胞清除干净,免得复发。 看着被摘下的肺叶,上面的肿瘤让人感到头皮发麻。 即便医生每天都会与血腥、脓症打交道,但是看到癌症肿瘤时,仍然会自然而然的感到恐惧。 这也是对生命的敬畏表现。 普通人只有拿刀架在脖子上,才会感到恐惧,才会意识到生命遭受威胁。 医生懂得的医学知识比常人多得多,深知人类生命十分脆弱。 即便到了今天,癌症仍然是死亡的代名词。 主要还是癌症早期没什么明显症状,华夏的老百姓大多都非常节俭,不爱做体检。只要查出癌症,基本上都是中晚期。 这一点发达国家要做得好很多。 他们的癌症死亡率低,不是因为他们的医术比华夏高明很多倍,而是早发现早治疗。 癌症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