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现实的家属,电凝过度(1 / 3)

他管的这五床病人,三例待手术,两例处于术后恢复期,总体来说还算轻松。 难得这么轻松,他本着学习和负责的态度,开始逐床查看病人的检查报告,了解病人当前的症候等。现在怎么与家属或病人沟通,他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毕竟也规培这么久了。 聊天时从病人或家属关切的问题切入,就可以很轻松的打开话题,获取他们的好感与信任。 16床的病人在两天前做了胸导管结扎术,目前各方面的体征还算稳定,恢复良好。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之类。 17床的病人是心脏动脉瘤。 从检查报告来看,动脉瘤的直径还挺大。治疗动脉瘤的手术方桉有多种,比如动脉瘤栓塞术、放支架、血管置换、夹闭。 雪主任给这位病人定的治疗方桉是手术夹闭动脉瘤,应该是病灶部位不适合介入手术。 “主颗动脉瘤的夹闭怕是没那么好操作呢!” 周灿看过检查报告后,认为这台手术的难度相当高。 他没做过心脏动脉瘤的夹闭手术,但是做过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而且做过多台。 对于夹闭血管瘤的技术难点,算是有着较为丰富的手术经验。 雪主任乃是主任医师,敢把手术定下来,对风险和操作难度肯定做过全面评估。说明她是有把握的。 这事倒是不用周灿操心。 心胸外科最厉害的外科大老的应该是‘最稳手术刀’——胡侃主任。 周灿特别期待什么时候见识一下胡侃主任的手术风采。 “小周,科室给19床紧急安排了手术,九点五十的样子把病人送到手术室!你跟进一下!” 这个关系户刚住进来就做手术? 虽说只是一台简单的胸肌缝合术,但是也没这么个搞法吧? 就算是急诊科,给病人做全麻手术也是非常慎重的。 “他不是刚住进来吗?术前12小时禁食怎么弄?” 周灿问道。 成年人的全麻手术往往需要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不然,全麻实施后,万一病人的胃内容物返流,吸入呼吸道,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接诊医生已经问过了,病人从昨天晚上5点后就没有进食。” “那行!” 周灿开始着手跟进19床病人的手术。 做术前了解,以及必要的检查,都非常有必要。帮助病人做好术前准备,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手术。 9.50就要送进手术室,时间相当紧迫。 周灿只能先办这件事。 直接走到19床前,三个家属围在病床前,鞍前马后的侍候着病床上的男子。 能看出来,这个男子肯定是从小就被父母宠到大。 一般的成年男子,即便受伤剧烈疼痛,也不可能像个娘们一样嗷嗷叫。 此刻,男子打了止痛针,闭着眼睛躺在床上。 他的漂亮老婆则是拿了个小塑料凳,坐在床头前。不停的玩着手机。 周灿瞄了一眼,晕死。 她居然正在百度,查询胸肌受伤了该怎么办? 最怕的就是这种自行在网上科普的病人。他们喜欢拿着网上的科普知识来鉴定医生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有什么猫腻。 “你好,请把患者的检查报告拿给我看一下!” 检查报告拿在她的手里,周灿只能问她要。 女子抬头看了他一眼,有些不情愿的反问道。 “是必须要吗?” 周灿一直在病床前查房,他们肯定早就留意到了他。 普通病人的家属对医生会很尊敬。 但是这一家四口不算普通人。 他们觉得认识心胸外科的主任医师,再加上自身有点权势,所以并没有把周灿这样的‘打杂’医生当回事。 “患者9.50做手术,必须马上做术前准备!需要你们积极配合才行。” 周灿认真的对她说道。 “给我老公怎么做手术呢?主刀医生是谁?就算是术前谈话,不应该是主刀医生亲自来跟我们谈吗?我们可是与你们雪主任很熟哦!” 她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后,更是搬出了与雪主任的关系。 医护们遇到这样的病人非常头疼。 因为不好打交道。 自认为熟悉医院的流程与套路,处处秀智商与优越感。 当然,他们的本意是为了获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手术方桉到时候主刀会找你们谈,我是管床医生,负责跟进手术,帮助患者做好手术前的必要准备。”周灿被这个女的问得有点脑壳痛。 患者的父母站在旁边也不吭声,任由他们的儿媳妇逞能。 估计这个女的也是想要在公公婆婆面前好好表现一下她的学识与能力。 所以才会这么难缠。 “好吧好吧,就知道你一个管床医生啥都不知道!等会你们主刀来了,我再找他了解情况。”女的很不情愿的把检查报告给了周灿。 眼神中、语气中,对周灿的轻视那真的是一点都不带掩饰的。 周灿给这个女的做出了结论,长得漂亮不一定有素质。 可能就是一张好看的皮囊。 把检查报告仔细查看了一遍。术前至少需要看看病人是否做了血常规之类的必要检查。 还有就是病人是否有传染性疾病、炎症等等。 规培生跟进一台手术,看似简单,要做的事情其实很多。 有重大疏漏,会被上级医生骂,被主刀骂。 刚开始实习的时候,他就被骂过很多次。 “现在没有感冒发烧之类的症状吧?”周灿开始询问病人一些基本的情况。 有的病人可能会嫌烦,但是这些必须问清楚。 手术前,病人应该避免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感冒发炎之类。 “没有没有!” 她回答得非常干脆。 “咳嗽有吗?” “正常的咳嗽肯定有,你说的感冒咳嗽肯定没有。” “高血压、糖尿病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