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死亡处理流程,重症医学科最厉害的是麻醉医(2 / 3)

样的教,各种用途都给他讲解得清清楚楚。 ICU病房内,操作最复杂的应该是人工体外肺膜,也就ECMO。 一个医生根本操作不了。 需要多名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一起操作。 而且这玩意开机的费用贼高,轻易不会给患者使用。 只有心跳、呼吸都停止了的患者,才会用到它。通常,呼吸、心跳停止后,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为患者建立体外呼吸、血液循环通路。 不然,意义就不大了。 胡医生教周灿如何熟练的使用ICU病房内的各种仪器,也不是一口气全部教会他。 而是断断续续。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时出现各种状况,需要紧急处理。 6号床位很快便补充进来一位新的病人。 是位车祸病人,脑出血,人陷入了深度昏迷。 刚送进来就发生了三次室颤,情况一度极为凶险。胡医生显得十分冷静和沉着,先是亲自操作除颤仪给病人进行电击除颤。 还一边教授周灿各种除颤技巧、要点。 “胡医生,为什么咱们管的这三床全是情况极为凶险的病人啊?”周灿有些不解的问道。 进来这么久,他暗自观察。 发现有些床位上躺着的病人,几乎没有太多的事情。 有的病人插着鼻饲管,食物从这里打进去。 然后身上挂着尿袋,小便几乎不用管。呼吸则是做着气管插管,也不用管。 大便有护工师傅处理。 护士偶尔跑过去照看一下就行了。 哪像胡医生管的这三张床位,全是危重症,一个比一个病情凶险,就没哪个是轻松的。 给病人翻个身,周灿都是胆战心惊。 “能力越大,肩上的担子越重,没听说过啊?” 胡医生反呛了他一句。 “我管的这三床病人虽然都很严重,但是并不算最危重的。17号床位的那个病人看到没有?那才叫真的可怕。” 主治医生管的病人,难度自然要比住院医高很多。 胡医生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周灿的目光看向17床,只见两个医生,两个护士正在围着病人忙活。 皆是一副如临大敌的表情。 接下来的时间,周灿时不时瞄一眼17床那边。 那两个医生和两位护士就没歇息过。 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病人,情况严重成那样。 “小周,病人上了呼吸机后,一定要记得及时给病人吸痰。切不可偷懒。特别是8床的病人痰多,不及时给他吸痰,很容易堵塞呼吸道,有时甚至引起呛咳。处理时,一定要戴好口罩。经常有新手医生、护士,被病人喷了一脸的痰。” 胡医生教了周灿一些基本的仪器操作后,开始教他怎么照顾病人。 病人的痰大多是脓痰,要是被喷上一脸,想想都恶心。 更何况,住这里面的病人,有不少是脓毒症、各种感染。 周灿听得汗毛都竖起来了。 给8号床的病人吸痰时,总会特别小心。害怕被病人喷一脸的痰。 好在暂时还没有发生这种事情。 等到脑出血的车祸病人情况稍微稳定了一些后,周灿再次跑到7号床位,拿起病人的资料研究。 这个肠道弥漫性出血的病人,难道出血原因查不出来吗? 他最喜欢琢磨这种难以诊断的疑难病例。 如果能找到出血的原因,也许就能找到治疗方法。到时候,病人也就有可能病情好转,得以返回普通病房。 当然,肯定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 住进这里的病人,专科的主治医师、主任医师都已经把过关。 连他们都找不出病因,足以说明难度极高。 “小周,老拿着7床病人的资料研究,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胡医生主动走了过来。 “您说这位 。患者的消化道出血真正的病因是什么?” “这哪知道啊!肠胃科多位主任专家都已经会诊过,目前只能锁定是大肠内出血,可以排除肿瘤、息肉。主治医生冒险给患者做过肠镜,用过止血酶,甚至对出血点喷洒过肾上腺素。可是效果不明显。就像打地鼠,这处出血止住了,新的出血源又会冒出来。” “最后做出的结论是大肠段弥漫性出血。之所以愿意把他收进ICU,是因为他属于消化道慢性出血,肠道并没有发生穿孔。” 胡医生详细给他解说着病人的情况。 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出胡医生绝对是一位合格的ICU医生。 他对病人的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 能做的各种治疗措施也全都做到位了。 “这么说来,患者应该是大肠内壁广泛性出血,病灶多发。按理说,大肠多处位置出血,患者不会出现伤口溃烂感染吗?” 周灿好奇的问道。 大肠内的细菌群落非常多。 人的粪便就是在这里形成。 “说也奇怪,患者入院前就已经黑便超过半年时间。按理说,应该早就发生感染并且肠道穿孔了。可是他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胡医生对这点也是十分纳闷。 这位病人确实有着诸多不合常理的地方。 世间的疾病千奇百怪,有很多病因、病候,超出医生的理解范畴。 就像当今世界上有着无数的世界未解之谜,以人类当今的科学根本无法解释。 这时,8床又响起了机器报警声。 周灿赶紧放下手上的资料,走过去处理。 只见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到了75%,这已经很吓人了。 而且还在快速、持续下跌。 机器不停发出警报。 病人的脸部、嘴唇发绀,这就是缺氧最直接的表现。 肯定是呼吸出了问题。 周灿赶紧检查病人的呼吸机,安装正确。 冷凝水刚倒过没多久。 然后俯身听了听,并没有明显痰鸣音。 脉氧夹也没有松脱之类的迹象。 他找不出原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