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国号可能变更与图谋未成(1 / 2)

所以是,第二个五年计划又要往后推延? 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也不清楚接下来的战事规模会有多大,并且绝不可能按照智瑶的期望那般,战争只在鲁国境内进行。 改了旗号的唐军,韩氏、狐氏和钟氏的部队连制服都没有更换,直接从卫地发起对鲁国的攻势。 鲁国着实没有想要战争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仅是半个月的时间而已,唐军已经攻到了“负瑕”。 这个“负瑕”在“曲阜”的西边,算是“曲阜”在西边的最后一座城池。一旦“负瑕”失陷的话,等于说“曲阜”这个鲁国都城就要面临直接又致命的威胁了。 人在国内的鲁国大臣,他们以为边境城邑已经陷落,打从事实上唐军并没有一个又一个城邑慢慢打过去。 唐军进行的是一种“蛙跳战术”,说白了就是并不对每一个目标进行攻击,仅是选择那些必须攻打的区域动手,其余暂时放过,等着后续部队前往攻取。 这样的战术可以更快打到“曲阜”城下。 至于说为什么不是直接突袭“曲阜”去攻打“负瑕”,单纯的原因就是唐军不能在背后留下那么一个威胁。 很简单的道理,一旦突袭无法拿下“曲阜”,并且让“曲阜”坚持到援军抵达,届时唐军将会变得进退不得。 所以了,拿下“负瑕”有绝对的必要,保证留有退路的同时,也是阻击诸侯支援鲁国的一个安排。 再有一点,智瑶不选择突袭“曲阜”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逼迫诸侯必须救援“曲阜”。 如果唐国一开始就将“曲阜”攻占,乃至于是灭掉鲁国的国祚,诸侯会不会前来救援将成为一个未知数。 诸侯的联军不北上,智瑶怎么将戏唱下去? 可以将这一战视作唐国的立国之战,唐军打得越漂亮越好! “诸侯已在北上,合兵约有八万之众。”孙武被任命为国尉。 现在唐国的官职几乎全是新的命名,就任者需要搞清楚自己的职衔到底有什么权利,有需要担负什么责任。 智瑶玩的就是三公九卿制度,只是碍于一些原因需要对周王室的官职名称进行规避。 三公就是:大将军,执政和司徒。 很好理解,大将军就是国君之下的军队最高统帅;执政则是负责管理民政;司徒的的一些权限跟执政重合,可以视作执政的副手,又专门负责征发徭役,监管田地耕作。 九卿排名不分先后,分别是:士师、御史、司寇、国尉、内史、中尉、田部史、宦者令、中司马。 具体有是负责什么,又有哪些权利,套用西汉的九卿任职就行了。此处不作一一的连篇累牍。 孙武担任国尉,说白了就是一种高级参谋,跟始皇帝期间的尉缭差不多。 官职名称以及负责事项,以后肯定会出现变化。 毕竟,那是智瑶不得已之下做出的一种过度。 为什么不拿出更先进的制度?其实适用才是关键,不是越先进的制度越好。 比如,智瑶不可能马上施行郡县制,需要一个稳妥却是会比较漫长的过程。 “大野湖畔先行阻击,务必拖至我军攻取边境各城。”智瑶说道。 孙武看向了狐解。 看一下在场众人,韩庚并不在这里。 韩庚已经回去封地,到底是集结新的兵力准备应对秦国,或者是起兵对抗唐国,只能说拭目以待。 同时,钟全也不在。他去“新田”负责将晋君凿迁徙前往“曲梁”安顿,同时也是负责将晋土化为唐土。 依旧由韩氏负责秦国?其实就说明好多事情没有变化,包括该是哪一家的封地还属于他们,之前的一些事情照旧。 这点令智瑶非常不满意,关键在于很多事情现在急不得。 现场同样没有智徐吾的身影。他统率一万余兵力在“曲阜”周边,寻找机会看能不能以偷袭或是突袭的方式拿下鲁国都城。 驻扎在“负瑕”城外的唐军则是有四万余,另有接近一万八千唐军在大野湖区域。 这一次,智瑶征召的骑兵有点多,总数达到四万余,分了五成前往大野湖,两成交给智徐吾指挥,剩下则是归属到韩庚手里应对秦国可能的入侵。 另外,除了智氏之外,韩氏、狐氏和钟氏都进行了新一轮的动员,唐国在这一可用兵力约是十四万,有必要会进行第二波次的征召。 十四万兵力中,大概十万用在应对诸侯的交战以及攻打鲁国,剩下的四万正在剿灭还在抵抗的魏氏残余。 看动用的总兵力,好像比智氏没有化家为国之前还少?那个是一些地方必须要有驻军所导致,以至于能够进行野战的部队数量就十四万。 其实说白了,智氏不止要应对诸侯,同样需要防着点韩氏、狐氏、钟氏或哪个原本属于晋国的家族;韩氏、钟氏狐氏也不可能对智氏完全放心。 这样一来,有些兵力被浪费是一定的事情。 哪天唐国的局势稳定下来,又或是智瑶使用了什么手段快速取得韩氏、狐氏和钟氏的信任,情况才会出现转变。 唐军花了两天的时间攻下“负瑕”这座城邑,留下少数维稳的兵力之后,智瑶率军向“曲阜”进发。 攻取“负瑕”只是耗时两天?这是鲁人的战斗力本身就挺差劲,再来就是事先没有预料到有人会前来攻城了。 在智瑶抵达“曲阜”时,以楚国为首的联军才刚刚进入鲁国地界。 事先,鲁君宁有派遣使节到智瑶这边,询问智瑶为什么要攻打鲁国。 凡事需要讲究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因果关系,对吧? 鲁国在“雍丘会盟”跟各诸侯结盟,他们的结盟就是对了针对唐国。 唐军是在鲁国参与联盟之后才实施入侵,不论从哪一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