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求仁得仁(1 / 2)

齐国的疆域面积确实很大,并且口众约有两百万左右。 当然了,齐国到底有多少人口,别说是智氏,齐国自己未必都能清楚。 智氏占领的济水北岸以及“谭”地都算是比较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口总数不会超过五万。 目前齐国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有三个地方。 第一个便是以“临淄”为核心的齐国京畿圈,又以淄水、干时、渑水、耏水作为“触须”向外进行扩散。这一片区域算作综合区域,有着数量超多的桑田以及载重农作物的田地,仓库这玩意更是显得密密麻麻。 再来便是济水上游那一片,以“周首”、“广里”、“祝柯”和“野田”形成一条纽带,组成了一大片以纺织为主的经济链。在这边能看到数量多到可怕的桑麻田,相反栽种谷物的农田是少数。 桑田是什么?必须再加上麻田,连起来称呼桑麻。人们穿得衣服大多就是桑麻布衣,麻布就是从桑麻田取其材料,再人为加工成为布匹。 齐国的第三个人口集中地在沂水周边,只是相对于济水上游以及首都圈,这一边的人口其实比较分散。 那么,都说齐国是纺织与制盐大国,他们的盐在哪里制作?肯定是靠近海边,只是并不集中。 像是“琅琊”、“鄑”、“介根”、“纪鄣”就有齐国的制盐作坊,只是它们真的分得挺散。 同时,齐国的渔猎业非常发达,后世称为渤海以及黄海的近海区域就是齐人的渔猎场,一些海岛甚至有齐人聚居的渔村。 田氏定作退路的海岛,它就在渤海区域,现代称之为长岛。而这一片海域的岛屿非常多,有些岛屿上面淡水充足,不过度开展农耕的话,开垦农田进行耕作,再开展渔猎的话,养活万把人不成什么问题。 又一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 田乞苦等了四个月左右,没有等来智瑶的积极回应。 他们散布消息,能攀咬的对象都咬了一遍,讶异地发现智氏竟然一点趁机敲诈的迹象都没有。 不管是魏氏、楚国,还是其余什么家族或国家,智氏的反应就是没有反应,一副坐看田氏卖力表演的态度。 因为智氏没有什么动作,遭到攀咬家族和国家哪怕起初有动作,后来也是慢慢消退下去。 “乞可归国?”田乞请求很久,可算是再一次得到智瑶接见。 智瑶却是一脸意外,反问道:“齐卿竟未离去?” 连国家前缀带一个卿字,并不是专属于执政。晋国有好几个卿位,其余列国也有或多或少的卿大夫,只是列国的卿大夫权力比晋国的卿权柄太小太小,只有正卿算是比较特殊。 称呼方面,只要是卿都能带个前缀,算是一种尊重而已。 相同的尊称还包括对有封号的大夫,比如邯郸大夫。在楚国那边,不出意外再过上百多年时间,好多封号大夫就会晋级成为封君,展开楚国特色的封君制度。 田乞被扎心了。 他们卖力表演了几个月,结果得到的是这种回馈,简直比智氏处处针对,乃至于杀掉,更加令他们感到难受。 一整个冬天,智瑶除了应酬就是在规划进军路线,包括攻打下来之后怎么平复齐人的顽抗意志。 到目前为止,智瑶都还没有搞清楚智氏治下到底有多少人口,粗略估计是逼近两百万的数量? 智氏用两百万的基本盘去吞并差不多相同人口的齐国,怎么看都属于风险系数贼大,再有外人猛然间发作,智氏有极大的可能性要一下子崩了。 所以了,智瑶怎么敢不用心,军事方面要精细再精细策划,占领之后怎么进行统治才是最大的大头。 辛亏智氏在消灭中山国和卫国之后,有机会能够进行试验,总结出了一套相关流程。 这里就能看出智瑶的睿智之处,利用处理中山国和卫国的相关后续,不止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并且还将一大批人给历练出来了。 田乞走了。他在走之前又见了智瑶一次。 这一次,智瑶给了田乞一个比较明确的暗示,智氏想要的是齐国,并且不是要将齐国一口吞下,田氏愿意配合会分块肉。 按照智瑶的暗示,智氏会将东莱以及沂水周边放弃,届时田氏和齐国公族可以自己角逐,还明确告知吴国一定会掺一脚。 田乞不知道该不该信任智瑶,原本想在“谭”地自戕的冲动却是消散了。 为什么田乞会想在智氏的控制范围之内自杀?这个需要了解当代的风俗人情以及社会规则,简单概括就是一种谢罪的行为。好比楚国那边有败军杀将的传统,无非就是主将承担相应罪责,一死之后不再拖累家族。如果田乞在“谭”地自杀,真的能够消除掉田氏的一些负面,到时候智氏或者谁向对田氏斩尽杀绝,将会变成一种不留余地。 而春秋讲究的就是留下余地,斩尽杀绝相反是一种会遭到谴责的行为。 说白了无非就是贵族觉得自己天生高人一等,互相之间有规则存在,不斩尽杀绝是谁都有落魄的那一天,没人希望规则被彻底打破,搞到一个绝祀的下场,或是落魄之后彻底没有了东山再起的可能。 所以,翻一翻史书会发现一点,即便是哪个贵族再怎么该死,还是极少出现鸡犬不留的例子,相反留下子嗣是占了绝大多数。 讲道理,智瑶会破坏一些规则,对于大多数规矩则是没打算移除。 伟业大到如始皇帝,横扫宇内之后一样没有对六国王室斩尽杀绝。 后世很多人说始皇帝没有斩草除根是败笔,不知道的是当时的社会观念就是那样,并且没有考虑一下斩尽杀绝之后,那些原本投降的六国贵族会怎么样。 会有人拿后面秦二世时的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