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瑶大体上能够摸清楚自家有多少城邑,要命的是根本闹不明白有多少人口。 其实,别说是老智家了,当前除非是很容易统计的小家族能够搞清楚自家有多少人口,人多一点的家族全部不清楚自家有多少人口。 这个是很自然的现象,没有人刻意去进行人口普查,想进行人口普查碍于难度太大,怎么弄清楚人口有多少呢? “要不要趁孔子还在,借他的弟子帮忙进行人口普查?”智瑶想到了不用白不用的孔子门下三千马仔。 那些人都识字,或多或少掌握着一些技能。 不要以为在春秋时期识字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九成九的人压根就是文盲。 所以了,能够想象孔子能吸纳三千多识字的人作为自己的弟子,该是一件多么牛逼的事情了。 孔子的弟子大多数来自列国,他们前往鲁国追随孔子是想获得更多的知识,然后被孔子的人格魅力或节操什么的俘获,选择了进行追随到底。 智瑶正想着,小跑过来的施夷光进行了禀告,说是子贡来了。 刚才智瑶还想着白嫖孔子,下一秒却是从子贡这里得知一个消息。 “师孔欲离?”智瑶有些愣住,会愣住的原因不是其它,刚想着要使用,然后他们要走了。 子贡说道:“晋国得胜,列国不敢再来。想来数岁未有大战,恰是我师周游列国之机。” 哦?那就是说,孔子还是很希望能够到列国走走看看,再找人交流学问,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孔子带着弟子来到晋国已经有两年多,他们长久待在“黄父”那边,跟外界的接触非常有限。 作为老师的孔子大多时候在看书,偶尔客串一下讲堂教授。 众多的弟子并没有在老智家白吃饭,他们会轮流给智氏的人上课,主要是教导孩子识字。 真的就是识字而已,原因是智瑶事先就已经说清楚,不用教导识字之外的其余知识。 这个看似智瑶很有逼数,明白知识的宝贵程度,没有去奢求孔子在内的客人能在老智家留下什么学说或技术。 其实吧?当前“儒”其实很是彪呼呼的,才不是后世的那些变种款式。他们很容易拔剑砍人,实用的知识储备量也是很足,真真并非不辨五谷和手无缚鸡之力的废物。 智瑶怕的是孔子的魅力太强,要给自家进行人才储备,搞成给孔子送马仔了。 按照礼仪,客人需要亲自向主人辞别才合乎规矩。 孔子根本不想到“新田”这座晋国的都城。 意思是要智瑶去“黄父”一趟? 讲实话,作为主人得知客人要走是该去送一送,问题是智瑶有自己认为亟待的事情要做,再来是两人的交情没有到那种份上。 智瑶真的急匆匆跑去“黄父”送别孔子,后世的学术专家会赞扬有身为主人的气度,普通人则必然会说是在跪舔了。 “公孙?”子贡知道智瑶的事情很多,心里还是很希望智瑶能去送一送的。 一直在树立人设的孔子,他讲究的就是一个“礼”字,干出不告而别的事情就是在毁人设。 智瑶说道:“若师孔不急,且待瑶处理诸事再行前往送别。” 子贡能说什么?不能没有逼数地让智瑶放下手头的事情,急匆匆跑个几百里就为了送别孔子呀。 一个小插曲过去。 智瑶跟子贡谈起了其它的事情,诸如智氏跟卫国接下来的交往,还有智氏跟越国约定的一些贸易往来。 “越国产纱,如能使我家独得,可转售它处。”子贡讲的是一种经销上的垄断。 他又说道:“楚国内乱不止,中原可得玳瑁皆在于吴、越、齐,吴欲争霸必不售于晋,齐亦然。我可从越再购。” 玳瑁是一种海龟,人们要的是它那种质地晶莹剔透、花纹清晰美丽的某个结构,用来制作一些装饰品。 以现在的年代来说,其实也不怎么追求装饰品,有些礼仪服装上则是一定会用到。 商贸嘛?属于子贡很擅长的领域。 老智家是一个大肆生产布匹的家族,占了晋国世面贩售额度的八成,国外的销售因为晋国失去霸权的关系,每一年都在减少。挤压了智氏外售布匹的是齐国和宋国,以齐国夺去的份额最大。 现在?晋国用一连串的战绩证明自己依旧强大,不止智氏对外布匹贸易会恢复或占领更多的市场,连带晋国的其余家族对外贸易也能更具备优势。 人家赵氏很会养马,魏氏擅长制造甲胄,韩氏掌握着远程兵器的很多技术,轮到智氏变成了纺织领域的领先。 赵氏、魏氏、韩氏的家族传统优势都跟军事有关,有时候智瑶会想,比如晋国内斗的胜利者是赵氏、魏氏和韩氏,还真一点都不令人意外。 智瑶知道老智家的核心领域不一定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该追上的一些军事领域绝对不能落下,要不然日后绝对要吃尽苦头。 子贡走了,他需要先完成智瑶分配的任务,再去“黄父”将消息告知自己的老师。 “主,吴越必有大战……”施夷光低声说了一句。 智瑶有点意外地看向施夷光,问道:“何有此见?” 施夷光说道:“范卿周旋于各处,得王令而周转,布控易物频也。” 什么意思?就是范蠡得到了勾践的授权,大肆在越国玩生产控制和实施经济调控。 智瑶比较好奇施夷光怎么会知道那些。 “夷光人美,常有贵遣而陪饮,得听之事可多。”施夷光低声说道。 啊?现在已经有公关事项,比如陪客人的时候邀请美人作陪啦? 智瑶知道施夷光的家庭环境比较一般,要不然也不会需要跑去溪东当浣纱女。 安静屈膝跪坐在旁边的郑旦有点心急,频频给施夷光偷偷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