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三章连发,不是只发一章,好些小伙伴不知道,直接就看最新的一章,漏了内容啦! ………………正………………文……………… 即便赵鞅知道干出掠夺齐国礼器的人是赵伯鲁,超大概率会是赞赏,不会是震怒或埋怨。 哪怕赵鞅会有所责怪也会是在公共场合给人看,私下里绝对会更看好赵伯鲁来继承家主之位。 齐军服白,晋军会停下进攻吗?换作是几十年前的话,晋军会遵守礼仪停止一切攻势,再派出足够份量的人前往致哀。 现在嘛?智跞没有半点犹豫地传下了各方面加强攻势的命令。 当然,知道齐君杵臼薨逝的消息,大家打归于接着打,该派人前去致哀的礼节也别落下。 “事已至此,不若全面开战?”赵鞅说的话有些令人听不懂。 他们已经进入过国家与国家的战争状态,还说什么全面开战呢? 但是,包括智跞在内的晋人都能听明白赵鞅想表达的意思,小辈们掠夺了齐国的礼器,主战场这边的齐君杵臼突兀薨逝,齐国至少在新任齐君上台之前齐国会是群龙无首的现状,完全是晋国全面清算齐国的好机会。 智跞在沉默。 按照之前的盘算,晋国击败诸侯联军教训卫国一顿,后面应该掉头去收拾郑国。 上面的方案对智氏得利较大,并且智跞制定的智氏家主方略就是逮着郑国猛揍和薅羊毛。 晋国的卿位家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利益诉求,不算已经失去卿位的范氏和中行氏,智氏想打郑国,赵氏想打齐国,魏氏想打秦国,韩氏也是想打郑国。 智氏和韩氏同样对郑国有想法,两家却没有因此而走得更近,固然有韩氏跟赵氏是传统盟友的因素,更多的是大饼就那么大,谁多吃一口就代表有人会少吃一口。 “便如此罢。”智跞进行了妥协。 局势便是那样,智跞不得不妥协,再则攻打齐国对智氏也能获利,多抢一些就代表赵氏少得到一些,不算什么亏本,只是战略被打乱挺令人郁闷的。 在接下来,位于“濮阳”的晋军对诸侯联盟连续展开猛攻,尤其是紧咬着齐军就是一顿猛揍,使得想撤离战场的齐军根本无法脱身。 反晋联盟这边,卫国君臣本来挺担忧齐军撤走,发现晋军逮着齐军一直在穷追不舍猛揍。他们没有因为齐军损失惨重而伤心,相反是开心到不得了。 另一个感到欢欣鼓舞的国家会是鲁国,他们非常害怕齐国的报复,本来齐国也想报复鲁国,没有爆发“铁之战”的话,齐军就该是大军开入鲁国了。 当有晋军一度攻克“临淄”又抢走齐国礼器的消息传到鲁国,鲁国上下嘴巴里谈论着晋人对周礼的践踏,心里却是感到一阵阵的放松。 后续齐君杵臼薨逝的消息再传到鲁国,同时传来的还有晋军死咬着齐军的消息,鲁国君臣只差载歌载舞来表达自己的欢乐了。 齐国越乱,鲁国的危险就越小。 晋国越是逮着齐国打,鲁国的安全就更足。 当然了,鲁国是礼仪之邦,心里偷着乐就行,并且需要出声来谴责晋人的各种行为。 鲁国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着实是屡屡把晋人恶心到不行。 在差不多两个月之后,智瑶可算是带着队伍来到了“濮阳”附近,他们的身后跟着数量极多的齐人。由于齐人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目测都无法得出一个靠谱的数字。 智瑶这边不知道有多少齐人在尾随。 齐人那边也不清楚来了多少自己人。 一方仗着掠夺礼器和劫持齐国有头有脸的人物,撤退都能撤退到大摇大摆的姿态;另一方过于投鼠忌器,人数起码是智瑶这支队伍的十倍,一直以来只能是尾随而不敢发起攻击,甚至连过分做出可能刺激到晋人行动都不太敢。 “如此说来,联军大部已然溃散,余者入卫都为困兽?”智瑶之前有派人脱离队伍,只是那些出去的人都没有再回去。 他们毕竟是被齐人紧紧跟随,齐人不敢攻击他们的大队,发现有晋人脱离大队肯定往死里整的。 所以了,智瑶变得很是消息闭塞,非但不知道“濮阳”战场的情况,连带齐君杵臼薨逝的消息都不知道,满打满算想拿齐国礼器去威胁齐君杵臼答应一些要求的呢。 说是要求,其实就是勒索,智瑶还一点都不怕齐君杵臼会拒绝。 至于勒索之后会被齐国记恨什么的?双方有时候固然会进行结盟,问题是齐国一直以来都在挑战晋国的霸主地位,小动作从来没有断绝过,关系再差也就那样了。 赵伯鲁在发愣。他这一次麻烦会有点大,首先就是在列国的名声不会是正面,再来便是不清楚赵鞅和其余家族的长辈会是什么态度。 “伯鲁勿忧。我等乃是小辈,行如此之事,无有拖累家族之忧患,世人或无赞赏,显我等之能即可。”韩庚出声安慰,自己内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一直以来没有相关担忧的人是智瑶和魏驹。 智瑶纯粹是敢作敢当。 魏驹则是想明白了,他们成功了一切好说,失败才会遭到指责。 “我亦会助力于伯鲁。”魏驹找到机会跟智瑶独处的时候讲了这么一句。 智瑶略略一愣,随后说道:“我等谋求霸业得复,自是应当精诚团结。” 往好听了说是那样,直白点就是赵伯鲁很平庸,他成为赵氏的一家之主会让智氏和魏氏很有安全感,想再做其它针对赵氏的行为也会更容易。 智瑶不可能说自己想代晋,有机会讲的是希望晋国能够重新恢复霸业。 卿位家族的各个家主,他们在前一段时间连装都不装了,以至于有这一场席卷全国的大乱,更是让范氏和中行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