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缺点无限扩大(2 / 3)

我的亮剑生涯 千斤顶 2093 字 2023-02-20

华沉默了,过了一会他才说了句:“先加快速度,等到天黑之后再停下来也不迟。” 听到这里,坦克内的成员全都不说话了,驾驶员邱有财加大了油门,坦克加快了速度。 “小马……现在还联系不上营部吗?” “没有?”通讯员摇摇头,四号坦克配备的Fu5型车载电台,有效通讯距离只有十公里,但那只是在平原或是理想条件下的通讯距离。 如果在山区或是恶劣天气的话,通讯距离至少要缩短一半甚至三分之二。 黄建华沉默了一下,“不管了,继续前进,等到天黑再说,现在能走多远算多远。” 伴随着黄建华的话,坦克突然发出了一声怒吼,屁股后面的两根排气管突然冒出两股浓郁的黑烟加快了速度。 又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天色暗了下来,面对伸手不见五指的夜空,邱有财只能把坦克停在了路边。 有人说,坦克不是有车灯吗,为什么不开着车灯走。 抱歉,如果是在路况良好的公路或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开着车灯前进没有问题,但在这种崎岖狭窄,一侧还是悬崖的地方走夜路那就是找死,但凡驾驶员一个不小心,黄建华五名坦克成员就得跟着这辆二十多吨的坦克一起坠入数百米深的悬崖下。 停车熄火,又检查了一下车况,邱有财这才重新钻进了坦克,将所有舱盖都盖好准备休息。 借助着坦克内一顶小灯泡的灯光,黄建华拿出了一个小盒子将其打开。 这是一个五人份的C口粮,包括五块饼干、三块糖、一份巧克力软糖、一小罐速溶咖啡、一份肉炖蔬菜(主料是牛肉、猪肉、土豆、胡萝卜、豌豆一类的一锅炖),另外还有一卷厕纸、两片装的口香糖、一个开罐器、一瓶12粒装的净水片、一瓶4块装的盐、9支装一包的烟。 以上就是这些装甲兵的晚餐。 五个人就这昏暗的灯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邱有财吃东西的速度最快,很快就把自己的那份给吃完了,吃完后还有些不舍的舔了一下空盒子,打了个饱嗝,满意的拍了拍肚子。 “头,你知道吗,我这辈子做得最满意的一件事就是加入咱们的莲台民团了,现在的日子我当初可是连做梦都不敢想,不仅每个月能领到五块大洋,每天还能吃到肉,这样的日子就算给个神仙也不换啊。” “那是!” 说到这个,孙有福也说道:“在我们山东老家,连地主家也没办法天天吃到肉啊,没想到在这里居然我们这些大头兵都能天天吃到肉,咱们的团座到底有多少钱啊。”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可是听说了,咱们团座在连台县可是友好几千亩的田地,几十家的店铺,老有钱了。”孙有福也吃完了自己那份,一边端着杯子喝水一边道,“要是现在能出去用煤油炉烧个热水喝杯咖啡就更好了。” 黄建华给了他一个白眼:“你想死就直说,老子成全你,不用烦劳别人。” “嘿嘿……我这不是开个玩笑嘛。”孙有福讪讪笑了笑,不敢吭声了。 这时候,雨越下越大,黄豆大的雨点打在坦克上不停的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让人感觉整个世界仿佛就剩下他们这几个人。 听着外面的雨声,邱有财脸上露出了愁容,“这该死的贼老天,这雨再这么下下去,咱们别说赶路了,恐怕就得困在这里。” 黄建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掏出了香烟,给每人分发了一支后,用火柴点燃,一缕淡淡的浓烟开始飘荡在塔克狭窄的舱室里…… 不过孙有福的担心并没有出现,到了半夜,这场雨终于小了下来。 第二天,天色刚蒙蒙亮,黄建华推开坦克的顶盖钻了出来,一股清新的空气顿时钻入了他的鼻腔,他深吸了口气,三两下爬出了坦克,走到路边将一泡憋了一晚上的陈年黄汤释放了出来,又随手走到路边捡起一块石头用力在舱盖上敲打起来。 没两下,坦克里面便钻出了四个睡眼惺惺的男子,一边伸着懒腰一边放水。 看着这几个没精打采的家伙,黄建华大声道:“好了,都打起精神来,赶紧赶路,今天一定要在赶上大部队,否则等到坦克没油了,咱们就得走路回去了。” 一想到坦克没油的可怕下场,这些装甲兵们全都打了个哆嗦,赶紧提起裤子钻进了坦克,很快坦克的屁股冒出了两股浓烟,很快就顺着公路走去…… 就在黄建华他们追赶大部队的时候,他们要追赶的装甲营正静静的潜伏在一片峡谷里,而作为营长的李长安正受邀参加一场战前会议。 这场会议的主要参与者只有两人,那就是李长安和新一团的团长丁伟,当然了还有新一团的参谋长以及几名营长一行七八人。 对于李长安这个营长,丁伟显得很是热情,不仅将作战计划告诉了他,还征询他的意见。 “李营长,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毒龙岭的南方,我的计划是将我们新一团部署在毒龙岭的两侧,等到鬼子的援兵到来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发起攻击,你们营则是从前方直接冲进去,争取将鬼子的阵营搅乱,然后我们合理将鬼子的援军吃掉,你认为怎么样?” 李长安寻思了好一会,缓缓摇了摇头,“丁长官,我认为你的方法不大妥当。” “哦……你认为有哪些不妥。” 丁伟虽然不动声色,但他身后的几名营长脸上却露出了不悦之色,我们团长好心请你来参加站前会议那是看得起你,你居然敢对团长的作战方案提出质疑,这也太不识抬举了吧? 李长安仿佛没看到这几名营长的脸色一般,缓缓道:“丁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