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他无情。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皇上当得也太不自在了,有甚意思!” 众人一惊,转过头看向说话的小姑娘。 见她约莫六岁年纪,一身粉色窄袖对襟,梳着小发髻,白净的小圆脸,红嘟嘟的樱桃小嘴,一双眼睛又大又亮。② 一年轻儒雅男子牵着她的手,严肃呵斥道:“梦梦,休得胡言乱语!” 又对其他人歉意笑道:“梦梦年幼,口不择言,还请各位街坊邻居见谅。” 因家中开着首饰铺,见过无数闺阁女子,无不是温婉柔顺、贤良淑德的,见郑秀才家小女儿虽生得娇俏可人,但一张利嘴常怼得人哑口无言,摆摆手,笑着道:“郑秀才,你家女儿小小年纪便尖牙利嘴,只怕以后都没人敢上门求娶的,还是要严加管教才好。” 都是左右邻居的,他还不至于和小姑娘计较,出于好心才提醒郑承宪。 郑承宪顺天府人,家中开药铺,但父亲郑福希望他能走仕途,便送他去书院读书,可惜只过了院试,乡试未中,左右邻居便都喊他郑秀才。③ 郑承宪态度温和,道:“张兄说得对,我回去便好好教训。” 算了,又不是自家闺女,说那么多干嘛。众人都摇了摇头,谁人不知这郑秀才宠女无度。 郑承宪牵着女儿的手,怕她人小跟不上,放慢脚步,边走边无奈说:“你一张嘴尽是得罪人,如何是好?” 小姑娘脸上并未有惧色,笑嘻嘻道:“爹爹,那我说的是不是比较有道理?” 郑承宪:“做人哪有能随心所欲的。” 小姑娘眼睛一亮,激动道:“爹爹也觉得我说得对?” “对不对的要你自己体会,我说的也不一定对。” 父女俩你一言我一语,消失在热闹的大街上。 . 冯保罪行昭之于众,小皇帝万历的判决随之而至。 斩首示众几个大字又是一场风波。 慈圣皇太后以佛家提倡慈悲为怀,圣人倡导仁义治国,避免杀戮积德为由,让朱翊钧免除死刑。 还有一大批官员以不宜判处曾经对大明江山有功的官员(宦官也是官)死刑为由,强烈要求皇上收回成命。 一个个官员上门拜访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位阁老,希望他们能够行使辅臣职责,劝谏皇上。 特别是张居□□上,人来人往,他们不寄希望于被害人高拱,只能从张居正处着手。 张居正还是一如既往,让人捉摸不透他的想法。 于是,一众人又转战高仪府上,他最好说话,只可惜被高仪以需静养为由拒之门外。 众所周知,高仪得了重病,太医李时珍还时不时去他府上诊治,他们不敢逼高仪太紧。 既然从内阁大学士行不通,他们便开始上奏要求皇上改变想法,列举了许多酷刑之弊病。 朱翊钧让高拱、张居正、高仪票拟,再朱批。 看到票拟后的奏疏,朱翊钧郁闷的心情晴朗了许多,看来三位阁老在依.法.治国的想法上是一致的。 大明律的威慑力不在于严苛,而在于执行。 朱翊钧始终牢记人身兔子头主播的箴言。 按照大明律,冯保所犯之事,本就是死刑。 自皇祖父信奉道教以来,大明律成了摆设,一大批本应该判处死刑的人被赦免。 他要借此机会,将沉睡许久的刑罚唤醒。 一道又一道奏疏上面,有票拟的“知道了”,朱批的“知道了”,他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皇上和内阁大学士都支持判决冯保死刑。 大明顶尖的当权者态度了然,他们再挣扎也无能为力。 不过,偏偏有些不怕死的人,以死相要挟,要朱翊钧收回诏书,改判冯保流放。 他们想的是,不管冯保最后是死是活,只要不开官员上死刑的口子便可以了。 朱翊钧当然是……给他们死谏机会。 再次下发诏书,坚持死刑,甚至添加一句“朕望各位臣子引以为鉴”。 原本还抱着侥幸的大臣们,被这封诏书惊醒。 他们以为皇上被冯保背叛才如此气愤,坚持判决死刑,与他们相干但又总不至于真的会在他们身上上演。 毕竟,他们走的是正途,通过一步步科举考试,一次次考核升迁才到如今位置。 与媚上的宦官完全不同。 如今不知皇上是不是被那几个谏臣气糊涂了,连累他们也被警告。 于是,原本作壁
035(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