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敕曰:宜乘鼎业,允膺守器!(2 / 3)

红楼襄王 飞花逐叶 2513 字 1个月前

第三天,直接就有三十多名官员上疏,一时间朝堂上只有这一道声音,朱景洪便显得众望所归。

到这个时候,朱景渊也沉不住气了,于是立刻指示自己铁杆,上奏请立自己这嫡长为太子。

虽然胜率不大,但朱景渊必须出手,不然太子就真没了。

“正统十八年,十月二十,帝御崇政门,议山东三府十七县减免钱粮事,议河北……议……议立太子事……”

翰林院学士担任的起居郎,此刻设案于丹陛之东,记录着今日常朝听政之事。

今日已议过三件事,而第四件便是议立储君。

辩论此刻已进入白热化,主要是有两个观点在斗争,分别支持朱景洪和朱景渊。

只不过,这两位今日均未到场!

比较反常的是,有四十多名官员为朱景洪发声,而替朱景渊说话仅有十七人。

至于现场余下六十多名文官,在这关键时刻保持了沉默,至于在场武勋则全部一言未发。

辩论持续了半个多时辰,到现在明显已是支持朱景洪一方占优,把他说成是既有大功又有大德的至贤之人,反观支持朱景渊的一方则明显论据不足。

耍嘴皮子固然重要,可在实打实功劳和威望面前,朱景渊的支持者磨破了嘴皮子,却也讨不到便宜去。

“襄王暴虐,何以君天下?”

因被逼得太过窘迫,支持朱景渊的官员,冲动之下喊出了这一句,然后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喊话这人身上,此人是大理寺少卿郑轩。

持续半个时辰的辩论,双方都是在说各自支持的人,有多么适合储君的位置,往后能将大明治理得有多好。

从始至终,都未直接攻击过对方,而郑轩冲动的这句话,便打破了方才辩论的潜规则。

当然,打破规则不要紧,关键是直接攻讦朱景洪,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若说方才辩论是出于公心各抒己见,那么现在事情性质就变了。

所以在说出这句之后,郑轩整个人就僵住了,然后就腿有些打颤呼吸急促。

他知道,自己完了……

“陛下,此人狂悖,污蔑襄王,请严惩之!”户部侍郎郑显林跪下请旨。

随后何顾谨贾雨村等人,也都跟着跪下请旨,而支持朱景渊的一帮人,此刻却未替郑轩求情。

郑轩知道,自己已被抛弃!

这个时候他有两条路,一个是展现自己士大夫气节,犯颜直谏绝不改口。

可是这能得到什么?

当郑轩冒出这个想法,就意味着他不会走这条路,所以下一刻他很干脆的跪下,而后叩头道:“陛下,臣狂悖失言,辱及襄王,请陛下降罪!”

看着在场一众大臣,朱咸铭问道:“诸位臣工,朕当立何人?”

他需要的结果是,朱景洪得到普遍的支持,哪怕只是嘴上的支持。

“襄王仁孝勇武,请陛下立襄王!”

“臣附议!”

“臣附议!”

附议的人越来越多,当站出来支持朱景洪的文官附完后,此前保持沉默的官员也开始发声,这就一道分水岭出现了。

有新的投机者产生,就会引发更多人跟风,然后局面顿时一边倒。

“臣请立襄王!”

文华殿大学士赵玉山的这一句,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大势已经很明显了。

成为少数派的朱景渊一党,此刻一个个都面如土色,其中又以说错话的郑轩为最。

最终,朱景洪得到了近乎九成文官口头支持,而一众武勋们还是一句话都没说,因为他们只能听而不能发言,这是从太祖时就定下的一条规则。

但是,朱景洪能登上太子之位,又全靠了这些人的拥戴,所以武勋集团虽无声却又发出了最强音。

“既然诸位诸位臣工皆属襄王,朕从善如流……太子之位便议定了!”

“着翰林院拟旨敕襄王,礼部依制筹备册立仪,暂定……十一月初一大朝之日,行太子册立仪!”

被点到两个衙门,各自出班应下此事,然后今日之大朝会便结束了。

时间来到下午,有关太子归属的情况,便已在京城之内传开,这也是近日城内最热的话题。

如今尘埃落定,知是襄王为储,很多人心里的石头都落了地。

普通百姓都知是襄王被立,睿王府的朱景渊当然也知道了,结果就是书房被他砸了个稀巴烂,连传话的太监都被打死了。

自太子过世之日,朱景渊就被解除了禁足,所以近三个月他没少折腾,现在看来其实做的是无用功。

按理说到了这一步,朱景渊该认命了,可他还是觉得不甘,他确实已经魔怔了。

陈芷虽为女流,却也看得最是明白,所以她干脆直接下令,让家中奴仆把朱景渊看住。

可奴仆终究是奴仆,又如何能把这位给看得住,没办法陈芷只能让儿子们上。

朱景渊的儿子们,大的也已经十六岁成婚了,十二三岁的小子也有几个,还真就把朱景渊给控制住了。

这些小子们,当然希望老爹做太子,为的是自身往后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