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人生境遇皆不同(1 / 1)

自从晋文公在晋国设立卿位伊始,卿位便被那几个家族所把持,唯一成功打破桎梏的家族仅是魏氏。

当时的魏氏是怎么成为卿位家族的呢?时间线到了晋厉公一朝,也就是从晋文公设立卿位到晋厉公上位过去了五十五年,恰好栾氏与郤氏斗得极凶,后面栾氏和郤氏一同失去卿位,尤其郤氏还在晋国除名了。

那个时候晋国与楚国的争霸战争打得极其惨烈,肯定需要新的家族顶上卿位。

而该时间段的魏氏在实力上不输给赵氏和韩氏多少,尤其魏氏又与智氏、中行氏、赵氏、韩氏交好,并且范氏的家风非常优良,魏氏也就顺利成为晋国的卿位家族之一了。

当时,魏氏跟赵氏、韩氏好到几乎能穿同一条裤子是关键,没有韩氏与赵氏的力挺,可以说魏氏想成功上位依旧千难万难。

更为难得的是智氏力主从周王室接回公子周(晋悼公),回到晋国继位的晋悼公为了平衡考虑,通过决议才让魏氏成为卿位家族之一。

在魏氏成功上位之前,祁氏是对卿位家族一再发起冲击的公族封君之一,非公族的解氏、张氏、董氏、贾氏等等家族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可是除了魏氏之外,没有家族取得成功,个别几个家族还遭到所有卿位家族的联合打压。

时间走到当前阶段,晋国内部早不是百多年的格局。目前的卿位家族独大到什么程度?所有卿位家族联合起来,实力占到了晋国的八成以上!

公族的实力可能还占晋国一成?只是公族封君在享乐主义的侵蚀下已经腐朽了,连带的是麾下从意志、思想到体魄接近废了。

中小贵族?百多年前晋国的中等贵族近百,小家族更是不计其数;百多年过去之后,不挂靠或成为卿位家族附庸的中等贵族一只手都能够数得过来,能够自己做主的小家族几近消失不见。

“如此安置一事,不日便有章程,诸位莫急。”

“宵之意,范蠡可为司马,张孟谈为侯奄,絺疵为校正,余下职位……”

“因下军非智氏之下军,自然不可由宵一言而决,诸位谅解。”

智宵在做什么?他在应付前来求官的人。

最近晋国的众贵族很忙,一些在晋国游历的列国贵族或失去爵位的后代,他们四处奔走想要在晋国这一次职位大变动上有所收获。

能够见到智宵的人并不多,首先要出身做够好,再来才是有没有名声,其中名声是一块必不可少的敲门砖。

并不是智宵认为没有名气就没有能力,有能力不得彰显的人一大堆,奈何社会现状就是那么一回事。

有一点可以确认,出身不好的人或许会出现人才,可是机率方面非常低。

那是资源占比以及生活环境所决定了的事实,不能读书就无法识字,想要获得一官半职的前提就是起码能够识字,要不然写公文和看文牍就是一道过不去的门槛。

从智宵提到的名单能够看出一点,官职的安排上压根就是“任人唯亲”了。

这个跟没有涌现出陌生的人才有关,最根本却是自己人不先安排,难道要将现有的职位给一些不相关的人吗?

上位者在考虑由什么人出任哪个职位的时候,一定会优先选择熟悉的人,熟悉代表足够了解,清楚其能力与实力,其它且先不论,起码知道应该怎么用。

另一个重点是什么?跟忠心与否有关,并且关系极大!

事实就是,能力可以低一些,忠诚度一定要高,有再强的能力却不忠心于自己,能力再强又与上位者何干啊?

得到明确答复的人正要失望而去。

智宵站起身来,有一说一地说道:“宵并不知晓诸位才能,诸位或可在我麾下效命?如有才能,绝无辜负可能。”

前来谋求一官半职的人,他们都听懂了。

无非就是先给智宵效力,大家有一个互相熟悉的过程,具体能不能得到重用,看是不是有能力,相处的过程是不是愉快了。

大多数求职者露出了喜悦的表情,他们万般愿意投效到智宵麾下,哪怕最终未能得到重用,只要能给智氏效力,个人的名声就会涨一大节,家族也能得到智氏的庇护,哪有拒绝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