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至今的进展(1 / 1)

智氏这一边经过内部讨论,大致上已经同意跟魏氏交换封地,只是一些地皮以及细节上还需要深谈。

本意上,智氏同意将晋国南部控制的土地拿出来,问题在于想要留其中那么几座城邑,并且认为晋国南部的土地价值远高于魏氏在河西、河东的土地价值,需要魏氏在物资上或其它方面进行一定的补偿。

关于“吕”地则是智宵加入进去,有让“吕”地与“随”地、“阴”地等地区连成一片的用意,再来就是智氏需要将手伸到汾水的北岸。

智氏在晋国南部的土地并不全是强占自范氏、中行氏,其中的“原”、“野王”、“阳樊”等地在内战之前就归属于智氏,智氏要保留的城邑便是“原”地以及周边的区域。

很好理解的事情,晋国的两大粮仓之一就含括“原”地,智氏若只是控制原地显得单薄,肯定需要周边有城邑进行环卫,保留其必要的战略纵深。

魏氏现如今已经拿下“沫(朝歌)”周边的土地,不出意外接下来就会是以“沫”地作为魏氏的核心。

那样的话,魏氏还会寻求获得“虎牢”以及“孟门”这两座关隘,只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暂时只会提一提,遭到拒绝就会放弃,不会咬着不放来增加置换封地的难度。

只要魏氏掌控“虎牢”和“孟门”这两座关隘,基本上安全也就有了更多的保障,本身又把控着“棘津”这个地方,能够真正做到进可攻退可守了。

现在,魏驹作为魏氏的代表就在跟韩庚商谈置换“虎牢”的可能性,没有多么咄咄逼人,甚至是以一种不那么迫切的态度在表述。

“‘虎牢’可置予魏氏,魏氏以何地归我?”韩庚进行询问。

这倒是让魏侈和魏驹有些愣神。

晋国是在什么背景下修建的“虎牢”关隘呢?它的建设背景是在晋国与楚国争霸最为激烈的阶段。

当时,晋国与楚国的战争难分胜负,晋国在总体实力上有所衰竭,郑国成为楚国的小弟,晋国为了防止战争在本土爆发,才咬牙修建了“虎牢”这座关隘。

因此看来,修建“虎牢”关隘是出于一种防御目的,比较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不久后郑国进行自残,随后郑国倒向了晋国。这一次郑国一改之前的“朝晋暮楚”行为,再惨也没有悖盟,着实是让晋国始料不及,修建“虎牢”关隘的用途似乎就变得意义不大了。

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哪怕“虎牢”关隘真正起到的意义性质不大,只要它伫立在那边,其实就是对晋国南部本土最大的保障。

一开始“虎牢”属于一座国家持有的关隘,由晋国包括卿位家族的所有家族轮流派兵驻防,到了赵武担任元戎的时代,慢慢变成由几个卿位家族轮流派兵驻防,慢慢却是变成只由韩氏负责驻防任务,就此“虎牢”也就默认成为韩氏所有了。

韩氏愿意拿“虎牢”进行交换让魏侈和魏驹先是意外,随后却也觉得是在情理之中了。

他们没有像原版历史那般持有“原”地和周边的区域,在南部只是拥有面积不大的封地,同时周王室西南方向的土地被智氏抢占,尽管“虎牢”依旧是门户,可是变成了晋国的门户,对韩氏则是变成了飞地。

一座需要驻兵的关隘,防卫的不是自家的封地,每年却要浪费纳赋额度,平时也需要输送军械、粮秣等物资,好像很划不来啊?

那是从付出和花费上来算,以战略角度的眼光看待,只要韩氏继续把持住“虎牢”的话,南下能够威胁郑国,保持驻兵则是不但可以威慑魏氏,并且还是埋在关键位置的钉子。

问题在于韩氏不是一个攻击性很强的家族,他们愿意交出“虎牢”绝对不是心疼驻兵带来的负担,无非就是很清楚日后会因为“虎牢”而跟魏氏起冲突。

魏侈亲自下场,很是和颜欢色地问道:“不知韩氏以‘虎牢’置换何处?”

韩庚犹豫了一下,期间还转头看了不远处的韩不信一眼,重新回头看向魏侈才说道:“汾水西北除却‘吕’地之土,可否?”

魏氏在汾水北部以及西北部有面积相当庞大的封地,主要城邑便是“交刚”、“蒲”、“楼”、“屈”、“采桑”,只是该地一般被统称为“蒲”地。

魏驹看到魏侈皱眉,明白应该说什么,便说道:“其土极大,仅以‘虎牢’置换,并不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