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不动如山(1 / 1)

智宵为什么不选择合兵?

理由之一,卫国只愿意担负他的这一路晋军,一旦合兵多达六万多的晋军根本不是现在的卫国所能担负粮秣供给。

第二个理由是,有限的兵力可能将司马穰苴吸引过来,变成六万的晋军,司马穰苴再怎么自负都要悠着点了。

智宵派人将俘虏押送回国,先行安置在智氏的封地,同时又对自己治下进行征召,重新将麾下军团补充到两万的战斗力。

这样一个改变下来,军团的兵力构成变更为赵氏两千、韩氏三千、魏氏两千四百多,剩下的一万两千六百兵力全是智氏的战士。

当然不是智宵变得大公无私,主要还是自家的士兵更值得信赖,哪怕再不合理的命令也将被坚决执行,不像智宵想命令其他家族的部队,还要经过魏驹、赵毋恤或韩庚的同意。

“田穰苴率军兜兜转转,何意啊?”韩庚是真的没有看懂。

智宵刚要给韩庚解惑,有人抢先了。

魏驹说道:“必是吸引我部前往追击。”

赵毋恤补了一句:“当是引诱智果所部。”

魏驹和赵毋恤说的都对,只是司马穰苴的用意不会那么简单。

最近,智宵一边在密切注意司马穰苴所部,另一边很在意从“临淄”传回的情报。

齐国又丢进去了一支三万大军,考虑到齐国近些年来日子不好过,或许还能再集结新一批的大军,可是不追求数量的滥竽充数,只是征召贵族武装真凑不出太多军队了。

齐国已经先后折进去六七万兵力,并且还在物资上大力供应范氏、中行氏,他们现在只剩下两个选项,要么及时止损的投子认输,要不然就干脆全力动员干涉。

智宵认为齐国选择后一项的机率更大一些,只不过要看秦国和楚国对晋国内战的干涉力度怎么样。

也就是说,楚国和秦国投入大的话,齐国会选择继续加注,一旦秦国和楚国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得失心疯的齐国才不会真的拼命。

智宵笑呵呵地说道:“司马穰苴在练兵。”

众人听得有点傻眼。

临阵磨枪吗?

好像是司马穰苴能干得出来的事情啊!

司马穰苴对军纪有着近乎于病态的追求,要求麾下将士无条件执行自己下达的任何命令。

怎么去得到这种效果呢?司马穰苴除了处死营中的害群之马之外,就是不断进行操练,练到全体将士身心麻木,再用每一次的赏罚公正建立起威望。

说白了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偏偏还异常好用。

晋军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战斗力,其实也跟持之以恒的保证军律得到执行有关。

一百多年的时间过去,晋军对军律的执行依旧严格,可是赏罚分明就不如从前了。

在这种现状下,晋军依靠传统的惯性在保持战斗力,其实也拉垮了不少,奈何诸侯之军更烂呢?

诸侯都比烂的时候,有那么一位掌握治军技巧的将军,再真正做到赏罚分明,一下子就要变成黑夜中的萤火虫,司马穰苴的威名就是建立在不比烂之下。

“练兵?”赵毋恤有困惑,更多的是明悟。

司马穰苴率军出“临淄”期间,一路上的急行军将麾下各部的素质考察完毕,后面在“杏”驻军休整期间再次整顿军纪,进入卫国地界逛了一圈能够视作拉练,再次回到“杏”又开会大举练兵就是在塑造麾下齐军更强的服从度。

那样看起来,司马穰苴在做一件事情时,达成了想要的多层目标,只能说不愧是名将了!

韩庚问道:“我部如今应当何为?”

这一次没有人抢答。

说到底,智宵才是他们这一支部队的统帅,大事也只有他能拿主意。

智宵收敛笑意,沉声说道:“司马穰苴乃是当世名将,绝不小觑。”

是啊,然后呢,接下来到底要做什么。

其实,智宵现在比较犹豫,之前就没有多么奢望司马穰苴会头铁地率领三万齐军撞上来,果然司马穰苴没有那么做,相反摆出了诱使晋军主动前往交战的策略。

现在应该召集的是齐国,秉持这种认知的智宵没有看到什么好机会,采取按兵不动的选项。

智宵现在等范氏、中行氏那边做出来的动作,也在等着西线和南线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