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越来越多的唐军包围过来,达扎鲁恭果然决定南下劫掠一番便扬长而去。
在一个黎明,吐蕃大军不等河对岸的唐军反应过来即悄然撤军,当日便急行军赶到大峪口,甩脱了唐军的探马,转道南下,直扑奉天县。
依着李齐物、高晖原来拟好的路线,他们该沿着漠谷河行进,穿过黄土塬地杀进广袤平坦的关中平原。
这计划讲究的是一个“快”字。
然而,进军到一半,高晖却向达扎鲁恭提出了一个建议。
“如果沿着这条路继续向前,就得要经过漠谷道上地势险要之处,万一唐军在河谷中设伏,将军的兵力恐怕有折损。”
不等达扎鲁恭开口,李齐物已疑惑地问道:“将军行进迅速,唐军为何会提前设伏?”
高晖道:“将军从平凉至州,亦是隐秘行军,为何会被挡住?”
达扎鲁恭遂想到他弟弟说的话,薛白似乎早就知晓了吐蕃军的路线,遂抬手让李齐物不要插话,向高晖问道:“如果漠谷道有伏兵,你有什么高见?”
“将军可去乾陵。”高晖道。
“乾陵?”达扎鲁恭道:“那是什么?”
“是大唐高宗皇帝与武后的陵寝,将军只需往乾陵,佯装掘取陪葬的金银器皿,不论周围有哪支唐军在,必救,将军就可以反过来伏击他。”
听了这建议,李齐物大感荒唐。
他不认为达扎鲁恭还有这个时间、精力去挖掘乾陵,就算有,这也是件从长远来看非常划不来的事。
“你要让吐蕃与大唐世代结仇吗?!”
“所以我说的是佯取。”高晖道:“目的是为了试探是否有伏兵,避免直接进入险隘关口。”
李齐物皱眉,认为这道理完全是说不通的,遂道:“这主意太蠢了,与其费心猜测是否有伏兵,不如尽快穿过漠谷道。”
高晖道:“只怕是因为你是大唐宗室,故意阻挠将军去乾陵吧?”
“你在说什么?”李齐物不解,“这和我是宗室有何关系?!”
他已经没耐心继续这场极为愚蠢的对话了,认为高晖是在把达扎鲁恭这蛮夷当傻子哄,借以邀功。
然而,达扎鲁恭却从这段对话里,听出了连李齐物都没意识到的弦外之音。
如果说吐蕃军中一直有人在给薛白暗通消息,听高晖这意思,或是在怀疑李齐物。因为怀疑,所以担心李齐物指引的漠谷道会有伏兵,想让他先往乾陵试探。
出于这种考较,达扎鲁恭决定先往乾陵,既是出于谨慎考虑,也是打算试探一下李齐物。
“什么?”
李齐物听得结果,眼看劝不动达扎鲁恭,顿生不满。
他好好一个李唐宗室,不过是奉行太上皇的旨意来借兵,如何成了引着外寇到高宗陵寝抢掠的国贼了?
终究是不该与蛮夷为伍。
思及至此,他就打算另谋出路了。
次日,吐蕃大军再次转道,不走更快更便捷的漠谷道,而是绕道往乾陵。
乾陵离奉天更近,且常年有一小支兵力守陵,待吐蕃军一至,果然惊动了守陵的兵力,奉天县亦是立即戒备。
达扎鲁恭十分怀疑漠谷道附近设有唐军伏兵,遂假意在乾陵挖掘,实则藏兵于松柏林间,准备反过来伏击唐军,这一等就是两日。
也正是这两日,成了战局的关键。
第三日破晓之时,一支兵马终于赶到乾陵。
这天山间大雾弥漫,达扎鲁恭以千里镜望向山道尽头,见到了在雾中招展的旌旗,正是王难得赶到了。
他错过了突围的良机,再次落入了唐军的包围圈中。
吐蕃军对曾经枪挑吐蕃王子的王难得有一种天然的畏惧,若说要正面击败王难得,达扎鲁恭更愿意与薛白对垒。
可现在,他似乎已没有选择了。
高晖一直强调漠谷道险要,容易中伏,但另一件事却没有说,在漠谷道发现伏兵,无非是退回去而已,反而是乾陵一带松柏茂密,地势曲折,并不利于大军展开,尤其不适合骑兵冲锋。
所以,唐军若想围歼吐蕃军,乾陵的地势反而更适合,时间上也有利于唐军从容布置包围圈。
这是达扎鲁恭始料未及的,在见到王难得旗帜的一刻,他便预感到这场战可能要败了。
果不其然,待双方接战,王难得亲自压阵,杀得吐蕃军节节败退。
更糟糕的是,没多久,后方已有越来越多的唐军赶到,首先就是郭的骑兵。
达扎鲁恭不得不承认战略上他已经失败了,现在只求能顺利把主力兵带回吐蕃。
棘手的是,他已孤军深入得太远。
李齐物并不关心战场上的胜败,他是听雅乐的人,现在天天听的都是厮杀嚎叫,唯觉心中烦闷。
他每日在帐篷里踱着步,思忖的都是该如何获取朝廷的原谅。
这日,吐蕃军中的动静尤其大,伤者的惨叫声增多,似乎还出现了暴动,有一些吐蕃部落自行离开了,甚至还有部落跑去归附了唐军。
李齐物掀开帐帘想去看看外面的动静,却见到一双明亮的眼睛正盯着他看,那是他前阵子买来的奴隶,在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