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样是浙党的人吗?” “因此神宗皇帝几次将名单打回去,让方从哲重新议选,就是有这么一个缘故在里面,现在有那么一些人,知道了方从哲叩首恳请的旧事,背地里就总议论神宗皇帝古怪,那奴酋都攻克开原、铁岭了,怎么神宗皇帝还与群臣置气呢?” “他们是不懂方从哲的这种以退为进的手段,当时的御史张新诏便说得很公道,‘从哲诸所疏揭,委罪君父,诳言欺人,祖宗二百年金瓯坏从哲手’,这才是真正能设身处地为神宗皇帝着想的忠臣!” “后来的事么,忠贤你也知道,神宗皇帝虽然从入阁名单中圈点了沈㴶和史继偕,但明旨一直拖着没有下发,直到万历四十八年先帝登基,才正式任命史继偕和沈㴶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随同方从哲入阁办事。” “先帝下旨让沈㴶和史继偕入阁,那是当然的,他二人不管怎么说,都是神宗皇帝临终前亲自点选出来的人,先帝总不能刚一登基,就公然违逆父道罢?” “尔后呢,先帝就又让东林党重新回朝了,东林党刚一回到朝中,先帝便再次下旨会推阁臣,这一次的会推名单出来后,先帝就点了东林党的何宗彦、刘一燝和韩爌,让他们三人同样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随同方从哲入阁办事。” “接着,先帝宣布召还原内阁首辅叶向高,并起用朱国祚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那么这样一来,泰昌朝的内阁成员,便成了方从哲、叶向高、史继偕、沈㴶、何宗彦、刘一燝、韩爌和朱国祚。” “其中,方从哲、史继偕、沈㴶与朱国祚为浙党,叶向高、何宗彦、刘一燝和韩爌为东林党,除了重新召还的叶向高,其余诸人皆为东阁大学士。” “这四比四,本应是势均力敌,这两党要是能冰释前嫌,重归于好,大家伙一道和衷共济,倒也能安稳着过来了,没想到先帝突然驾崩,‘红丸案’一出,又把方从哲给斗倒台了。” “方从哲一倒,内阁势力失衡,刘一燝便联合杨涟,带领群臣闹了一回‘移宫’,非说李老娘娘要当武则天,硬是拼着一口气冲进乾清宫去,把朕给抱着抢出来了。” “至于李老娘娘究竟想不想当武则天呢,现在时过境迁,也掰扯不清楚了,不过朕初登基之时,对刘一燝可谓是恩遇有加罢?” “我朝大学士名称之前,素来要加殿阁之衔,共‘四殿’、‘两阁’,所谓‘四殿’,是乃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与武英殿大学士,所谓‘两阁’,即文渊阁大学士与东阁大学士。” “朕顾念东林党的拥立之功,登基没几个月就给刘一燝、韩爌加了少师兼太子太师衔,当了中级殿大学士,让内阁又成了东林党的地盘,虽则是虚衔罢,但这中级殿大学士,到底是比东阁大学士高了好几级呢。” “刘一燝在首辅方从哲致仕之后,在三朝元老叶向高进京入阁之前,当了九个月的代理内阁首辅,刘一燝因此而浮想联翩,对首辅之位有了觊觎之心,那也是人之常情。” “何况当年还有王安自比冯保,问刘一燝想不想当第二个张居正的事,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那种境地里,刘一燝若是没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野心,他也走不到入阁的那一步。” “说一千道一万,这人事上头,还是朕的责任最大,朕实在不该一登基就把东林党捧得这样高,无端让刘一燝产生了非分之想。” “倘或朕能维持泰昌年间的内阁格局,在‘移宫案’后再从朝中擢拔一浙党人士入阁,填补方从哲的空缺,让浙党和东林党的势力再次重归平衡,那后来的局面也不至于就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就因为朕当时刚登基,在政事上尚且不如这些外臣老练,这一时失察,后来嘛,咳,刘一燝为了效仿张居正,肃清内阁中的浙党,便让科道官弹劾沈㴶弄兵,将他将他比作蔡京。” “沈㴶也不甘示弱,因熊廷弼是刘一燝、周嘉谟力主起用的人,从而弹劾熊廷弼举荐任用拟族的佟卜年、临阵脱逃的高出、辽人刘国缙有私通奴酋之嫌,想借此扳倒刘一燝。” “其实佟卜年这个人,朕也不相信他通奴,他虽出身于辽东佟氏一族,但是他的父亲佟养直,与他的同宗兄弟佟养真、佟养性并非是一路人。” “佟养直的兄长佟养真在后金进攻抚顺时,便投降了奴酋,而佟养直这一支呢,自万历四十四年佟卜考中进士之后,就到关内做官来了。” “熊廷弼在针对辽东的各种布置中,有相当重要的一条就是安定辽人民心,因此他决定举荐佟卜年,便是要借用佟家在辽东的家族势力。” “只是广宁丢了之后,刘一燝力排众议起用熊廷弼,任用具有前科的辽籍官员的旧事都被翻了出来,于是刘一燝就迫于压力辞职了。” “倘或此事到此为止,朕也就不追究了,没想到刘一燝这一走,沈㴶就被东林党认定成了整件事的幕后主使。” “刑部尚书王纪——就是你们在《东林点将录》里面给他起了个‘天慧星拼命三郎’外号的那个,直接上疏说沈㴶‘颇多丑诋’。” “接着沈㴶也跟着参劾王纪,非说他故意袒护熊廷弼、佟卜年、刘一巘等人,一时间阁臣、尚书撕撸了脸面破口大骂,闹得那叫一个不成体统。” “最后呢,王纪跟沈㴶被双双革职了,朕呢,也看透了,就把忠贤你给抬上来了,朕想的就是啊,无论如何,忠贤你总是不会像那些外臣一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