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虽为四朝老臣,但明世宗登基之后,因‘大礼议’事件,不是照样被张璁和桂萼联手排挤出阁了吗?」 「张永就更不用说了,想封个侯都被内阁驳回来了,刘瑾一死,宦官集团大受打击,明武宗虽重用他,但并不像宠信刘瑾一样宠信他,后来嘉靖朝时,明世宗直接就命他避居了。」 「黄尊素以为,明熹宗之所以会重用魏忠贤,是因为魏忠贤想方设法地蒙蔽了皇帝,他就是不敢承认,或许魏忠贤干的那些坏事儿,就是明熹宗默许,甚至私下授意魏忠贤干的。」 「他就是不能承认他一心效忠的那位皇帝本身就不是个好人,单凭这一点,黄宗羲的思想境界就是他父亲怎么比也比不了的。」 「黄尊素与其这么折腾,还不如安安心心地在家抱孩子,他带孩子对大明的贡献,比他活的这一辈子都大。」 启明笑嘻嘻地趴到朱由校肩头,「宿主,你干嘛这么嫌弃黄尊素啊?黄尊素这一计谋虽然胎死腹中,但并没有坏了你的事儿罢?」 「相反,魏忠贤得知了黄尊素的这一威胁,宿主你又趁此机会表现了一番明察秋毫,怕是往后魏忠贤为了保住他的位置,办起差来更加勤谨了呢。」 朱由校沉吟了一会儿,道,「你知道我刚才为何要把魏忠贤摘出来吗?因为我想借着‘搜查伪造李实奏疏幕后主使’的名义,将魏忠贤手下的宦官好好清理一番。」 「魏忠贤是个文盲,司礼监这五位秉笔大太监的字迹又十分常见,但抛开他们六个人,宫中其余宦官却没有这种能被轻易豁免的特殊待遇。」 「明熹宗幼时,又一直跟着宦官读书认字,也就是说,只要我认定李实那封奏疏上的字迹出自谁之手,谁就该获罪。」 「现在刘应坤和纪用去了关宁锦,魏忠贤的势头太猛,须得杀一杀他的威风,而这一次的李实诬奏案就是最好的契机,不伤筋不动骨,宫内事宫内毕。」 「最要紧的一点,就是能让魏忠贤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我用‘不识字’替魏忠贤撇清了干系,那按照常理说,魏忠贤为了不想惹祸上身,只能任凭我在宫中到处替他找替罪羊。」 「这样一来,他不就应该眼睁睁地看着我将他现在手下的那一批人一一清除吗?一旦魏忠贤手底下的那些由他一手培养起来的,能识文断字的宦官被铲除了,我就能顺理成章地在他身边安插人手了。」 「魏忠贤之所以能在目不识丁的情况下做到上传下达,就是因为他身边识字的人都听他的话,甘于做他的秘书,倘或我能把这批‘秘书’给裁汰了,那不是就等于把魏忠贤给架空了吗?」 「这天启年间,想当宦官的男人是数不胜数,内书堂的小宦官是一波接一波地被培养出来,我作为皇帝,若想笼络那些尚未站队的小宦官,再将他们抽调到魏忠贤身边去替我监视魏忠贤,那还不是易如反掌?」 「没想到就因为黄尊素来的这一出,倒给了魏忠贤口实,我是极力想替魏忠贤摆脱伪造李实奏疏的嫌疑,魏忠贤却一口认了下来。」 「他这么一认,那便是势必要从东厂派人去苏杭查个清楚的了,这东厂的人一去苏杭,‘东林七贤’难道还能幸免于难吗?」 「也就是说,这绕了一大圈儿,历史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上,这就让我很被动嘛!那我说黄尊素是多此一举,难道不是事出有因吗?」 启明道,「魏忠贤在宫中多年,宿主你什么打算,恐怕他一眼就看得出来,宿主还是太轻视古代土著了,封建社会可是吃人的地方,这些古代土著为了活命,可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 「我认为,宿主你的问题在于你太讲道理,太文明了,在这个大明朝,你就是法啊,你就是天呐,倘或你不想逮捕‘东林七贤’,你直接把你的想法说出来不就好了吗?」 「上回你直接警告魏忠贤,让他不要跟袁崇焕斗,让他尽力让着袁崇焕,那魏忠贤不是挺听宿主你的话的吗?」 朱由校道,「不,不,你没有搞清楚情况,黄尊素的计划,和魏忠贤的反击,都不仅仅是历史既定事件那么简单。」 「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是无休无止的,即使我这次能直接下旨保住‘东林七贤’,那么下一次,再下一次,或者再再下一次,阉党一定能生出事端,让我再也找不出任何借口去赦免他们。」 「而我若要完成主系统布置给我的任务,那我接下去要做的大事还很多,就譬如对外贸易这一项,就不容这两党因政治斗争而从中作梗。」 「这跟袁崇焕那事儿不一样,关宁军是花钱办事,海上贸易是做事赚钱,这花钱呢,花多花少,往哪里花,争的无非就是个话语权,钱从户部拨出去,到底还是要经我批准的。」 「那赚钱就不同了,赚多赚少,这可没个准儿,天启年间的海贸扩张到极致能赚多少白银,在历史上是没有任何参照的啊。」 「我既然要利用魏忠贤敛财,那魏忠贤肯定能看出我特别重视海贸,倘或阉党用海贸利益来逼迫我处置东林党人,我又该如何是好呢?」 启明问道,「那宿主你想怎么处置黄尊素一事呢?总不能置之不理罢?」 朱由校静静地思忖了一会儿,背对着魏忠贤开口问道,“黄尊素在去年三月就已经被革职为民,我朝惯例,这民见官,须得跪拜行礼。” “李实虽是内廷的奴婢,但他去了苏杭织造,就是朝廷外放差遣的命官,以黄尊素的耿介脾性,他又岂能忍得对李实一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