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救灾二(1 / 1)

不过几个乡绅老农的算计哪可能瞒得过肖渊这个人精,他还不至于连缓兵之计都看不出来。

可循序渐进温水煮青蛙本身就是他的计策之一,如今人家按照他的想法走了肖督主自然是勉为其难的给这些族老一些面子。

手下人却有些不解,等人走后问督主是不是太冒险了。

毕竟瘟疫传播迅速早一天埋尸就少一分危险,若是那些人吃饱了有了力气反抗岂不是更会不听话?

肖渊冷冷一笑,“没吃过糖的小孩是能忍住的,让他舔了两口再拿走他们才更舍不得。

咱们初来乍到在民众间没有威信,先给他们点甜头树立说话算话的形象后续才更好开展。

你们帮着各村分开人口划归地盘,先把健康人和病号区分开来。

每个小队带一名大夫,注意让咱们的人戴好口罩每天熏艾草防止传染。

若是有灾民问起就说这是太医院给出的法子,谁愿意帮忙去照顾病人不光能领取口罩每天还能领五文钱。

就按照五个病人一个护理者的标准配,男女都要。

选人的事情你们不用操心,让每个村的领头人选,他们最知道谁是勤劳肯干的谁是偷奸耍滑的。”

肖督主一系列的命令发布下去不光在灾民中议论纷纷,就连参与救灾的官兵也都啧啧称奇。

以往这些人也参与过救灾,还从没听说过灾民干活还有工钱的。

不过这么多人却没一个提出反对意见,甚至都不会出现发工钱的官兵中饱私囊的。

怎么说呢,就是他们从没救过这么富裕的灾。

以往救灾都是朝廷拨款层层盘剥,落到实处的有三成就已经是不错的了。

官兵们说家撇业冲在抗灾第一线自然想捞点好处,大头捞不着便只能倒卖救灾粮赚点小钱。

可这次跟着肖督主救灾实在太富裕了,毫不夸张的说,这次他们的赈灾款再救五次灾都有富余。

肖督主也不是个吝啬的,从上到下两千多兵卒个个都得了实惠,他们哪里还看得上灾民手里这几个大钱。

有钱能使鬼推磨果然是千里名言,人只有温饱解决了才有闲心遵从什么仁义道德。

灾民们热乎乎的稠粥下了肚眼睛也不蓝了脾气也和缓了,不过两三天就恢复了对生活的期盼。

恰在此时一则流言在灾民中悄悄蔓延,说是皇上对这次水灾如此重视是因为皇觉寺的大师得了佛祖启示。

天界要在这次徐州死亡的人里挑选有仙缘的灵魂上九重天,无论男女老幼都有机会。

只是若想上天土葬是不行的,土葬的人灵魂归于地府根本没这个机缘。

皇上很重视这次的事情也想跟仙人结个善缘,所以钦差赈灾才这般大方。

不然你什么时候见过遭了灾还能吃饱饭的,没遭灾的时候你家能吃得起大白米饭?

而且据小道消息说钦差大人带来了皇帝御笔亲书的牌匾要在这边建一座贞女祠一座英灵祠,就是为了供奉所有火葬人的骨灰。

这样一来别管哪个被仙家挑上都得感念皇家供奉之情。

至于那些没选上的也不吃亏,否则你个泥腿子哪可能轮得到知州祭拜每年香火不断?

富裕点的人家还好,有些穷的连纸钱都买不起几张更别提享受大老爷才能用到的上等香火了。

肖渊让人放出流言后只组织青壮在城外开始修祠却并未催促众人烧尸,反倒是那些族老开始话里话外的打听。

对此所有官兵统一口径,不知道,不清楚,没听说。

皇上只说修祠供奉火葬的灾民,但也说了完全自愿绝不强迫。

都说上赶着不是买卖,肖渊一招以退为进反倒让这些人心里没底。

最先找来的是几名妇人,她们要火葬的都是已经去世的孩子。

幼小夭折的孩子累的父母伤心被称为讨债鬼宗族是不收的。

无法葬入族地妇人穷困又没钱买香烛供奉,心疼孩子的母亲便想着拼一把试试。

别管能上天是真是假好歹让孩子的魂魄有个栖身之地,烧就烧吧,反正他们也没能力买口薄棺好好安葬。

虽说祠堂还没建好但因为有水泥倒是先建了英灵碑,几个孩子的尸体很快被焚烧,英灵碑上也让石匠刻上了名字。

张家村张二牛,李家村李翠花,王家村王二狗,赵家村赵二丫……

处在泄洪区这些村子一直过得比较苦,只有极富裕的乡绅人家才刻得起石碑一般人家顶多弄块木板。

如今几个夭折的穷娃子的小名被刻上那么漂亮的高大石碑有不少人都心动了。

他们重视宗族祠堂不就图个死后有人供奉吗?

若是名字刻在这皇家立的石碑上每年有当官的祭拜供奉不是比供奉在祠堂更好?

先不说祠堂建成什么样,就这个刻着石狮子的石碑他们泥腿子一辈子都享受不到。

有一就有二,继夭折的孩童之后有些染病的女孩也起了心思。

像他们这种没成婚的大姑娘若是死在娘家往往会被拿去配阴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