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还把骨灰给扬了!(求月票)(5 / 6)

不会忘记伯宗你的功劳!

伯宗,事关我儒教之存亡,此时你可不能有丝毫的犹豫。”

结果宋濂这些老倌,明明知道更好的办法,却为了他们的一己之私,为了儒学发展,为了稳固儒教地位,扩大儒教影响。

“岳父大人,我所说的补充办法,就是教育。”

吕本真够可以的,一心为了儒教之兴亡,连他的外孙能不能成为皇位继承人,都没有那么上心。

原来在此之前,他竟然在这件事情上,被人给狠狠的欺骗了。

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于学习四书五经?

就是因为将之学的好了,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从而获得官身,实现人生腾飞。

比如咱弄的国子学里,就有教授算学,还有治理河道之类的科目。

自己现在举办过的国子学里面培养出来的学生,之所以好用,就是因为他们不必经历科举。

朱元璋又被人骗了?

“不行,我没有这个能力。”

需要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

这事情,我们身为臣子不好多说。

在他看来,再过二十年再考虑这件事情也不迟。

这当真是治国良策!

那这些学生们,也不会把太多的精力,给放到这些科目的学习上。

再然后,就看见了吴伯宗这个大帅哥。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学生们,自然不会独宠四书五经。

结果现在,却不声不响的让朱允熥拜访了韩成为师。

到了如今的洪武十五年,除了原本的侍讲东宫之外,还被朱元璋授予了武英殿学士。

最重要的是,现在朱元璋这个当皇帝的春秋鼎盛,朱标这个太子更是年轻力壮。

吕本也连连点头,表示他明白。

毕竟只有儒教大兴,维持正统地位,他们这些读书人,才能拥有更高的地位,日子将会变得好过。

却独独不能成为朱允熥的老师!

朱元璋的心里,憋着一股子邪火。

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这人却非是我儒教中人

有了这个补充,韩成所说的这些,才算是彻底完整。

韩成摇头道:“也不算是科举改制。

这件事,事关儒教存亡,会有很多人一起出力。

宋濂可是大明前期的文坛大佬,同时也是身居高位的能臣。

现在咱才发现,在科举这等重大事情上,咱竟然也被人给骗了!

骗咱的人,还是宋濂!”

在这科举上被人骗了?

骗人的还是宋濂?

韩成很是意外。

吴伯宗闻言一楞:“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朱元璋愤愤道:“咱之前准备开科举之时,就曾询问过宋濂他们,科举怎么开,都考什么。

甚至于比咱培养出来的国子学的学生,都要更加的好用!”

弄了半年,原来是他在这科举上面,隐藏了那么多的东西!

其心可诛!!”

除了这些,别的也没有听说过。

话说这吕本,最近一段时间。上蹿下跳联系了不少人,不就是想要在这件事情出力,看看能不能扭转局面的吗?

怎么现在却说,来见自己并不是为了此事?

怎么可能会希望朱允熥死?

另外一方面,则是他想要通过这件事情,把如今朝堂的水搅得更浑。

这是多大的事!

这件事情,咱们必须要反对!

比当初被朱元璋弄死的高启,影响都大。

可吕本在远离吴伯宗之后,脸上的笑意,却变得有些诡异起来。

有他们父子二人在,这大明不知道需要过多少年,才能够传到第三代手中。

“和科举相互结合?”

伯宗你来教导合情合理,我们才会放心……”

朱元璋亲自开口对询问问题,吴伯宗对答如流,很有见地。

言语之中,也不自觉的就用起了‘爷儿俩’这样的词儿。

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通过考其余科目,才上去的。

这可当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长者!

吕本在离开吴伯宗这里之后,想了想,又做出了一些安排。

听了朱元璋的话之后,韩成才知道为什么朱元璋反应,会如此之大。

除了进士科之外,还有明经科之类的。

如今放着我们这样多的贤能之人不用,却让这样一个外人,来教授我大明的继承人,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之所以如此,据说在当初廷试之时,原本的殿试第一不是他,而是另外一个人。

该怎么做,陛下他们自有定论。

各方面的造诣有目共睹。

这让韩成了然的同时,又觉得有些讶然。

孔子就曾诛了少正卯。

宋濂在去年被流放的途中,已经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只会主攻四书五经。

只是……国子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终究不是一个长久之策。

再配合相应的教学,以及韩成你所说的,让人先当胥吏,进行历练,用实际的工作,对他们进行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