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 军营十分忙碌,将许县在去年囤积的粮食大部分取出,送去了前线,在颍水一带的三座山水附近,安营扎寨。 荀潇将收得的降兵挑选三千多人,送去了各营之中,交由关羽调训,而典韦则是随他留守在了许县。 这一来,日常跟随荀潇身旁的,就有两位将军。 一是典韦,另一人便是张辽。 张辽不与旧主交战,自然只能留在许县守城。 而他刚来时,无人与之交谈,似乎都看不起他的降将身份,又或者是碍于他之前为董卓军中将领,故敬而远之。 这一日之后也基本上没什么改善,他的旧部又在城外扎营,没办法和他把酒言欢,是以荀潇只能将他带在身边。 张辽此人,暂时没有华丽的战绩,不过其威势也是随行自带,一举一动都颇具名将风范,严于军令,不苟言笑。 很少和荀潇开玩笑,说到动容时候,才会稍稍有点表情,平日里都是认真模样,哪怕是听取意见,也十分认真。 所以,几面见下来,让曹仁、鲍信、典韦等人都逐渐看中,当做将才结交。 而袁绍那边,果然和荀潇所言一样,根本没有给前线的军队输送粮草,将军来催粮时,便会拉出十几车送去。 但杯水车薪,一直限制着。 几人粗略一算,便可知晓粮食都是十日左右分。 于是懂得行军之人都明白袁绍是何意。 南北两侧攻洛阳的兵马,不可进军过快,若是攻占不下,无粮就要退军。 这是在用粮食限制他们进军的速度,生怕有人打得太猛,直接破了洛阳攻进去,如此便会将功劳全数揽入囊中。 是以又是十日进军,看似声势滔天,实则建功并不大,并没有斩获太大的战果。 这种状况下,诸侯们也逐渐懒散起来,出工不出力,将兵马前驻,稳住脚步,但是却不忙于进军。 同时和袁绍兄弟等关系交好,准备同进同退。 而只有寥寥几人,依旧在带兵进攻。 这其中,最为猛烈的便是孙坚。 自南阳引军来的孙坚从南向北攻,打算破虎牢而直入洛阳,十几路诸侯之中,他的英雄气的确是要浓些。 攻伐略地不管成败与否,他现在的名气是打出来了。 谁见了他,不得说一声江东猛虎?! …… “孙坚,大炮筒一个,死定了。” 当天夜里。 许县之内,曹操、荀潇、鲍信夜晚同议,在推进了五十里后,因有其余诸侯同时进攻,他们这里反倒成了较为清闲安全的地方。 毕竟上一次胡轸、牛辅等兵马在许县吃的亏,还历历在目,董卓军的士气,还处于忌惮许县数万义从的阶段。 聊及了孙坚后,荀潇当即给出了评价。 曹操和鲍信对视一眼,哑然失笑。 “大炮筒”他们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隐约能明白这应当是形容人有勇无谋,可能是荀潇家族当地的某些方言吧。 “何出此言?” 一直以来,荀潇对各地人物的看法,总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也时常语出惊人,冒出些惹人发笑的妙语。 并且他的义父荀爽都学了不少。 “孙坚将军虽勇猛,但孤军深入,大军不及救援,迟早为董卓所败,而董卓虽新败,可他的西凉本部兵马,却未曾受损太多。” “为何?他这几次交战,用的大多是洛阳兵,而他的亲兵、旧部,依然还有十万。” “遍及了函谷关至潼关一带,同时在卞水有重兵把守,随时可待援,这一条行军路线,二位府君可否告知在下,最适合用来做什么?” 曹操顿时笑道:“撤军也。” “不错!” 两人眼神交汇,彼此有肯定赞赏之色,“最适合撤军,因为虎牢一破,洛阳就暴露在联军眼前,但西面,还有函谷关最为易守!” “他一路布兵,将地势占尽,随时可以撤军西区,以函谷关为拒,先设关卡,再入潼关,扼守关中关外。” “便可到扶风郡与京兆,我怀疑他想要携天子撤去长安。” “不错!” 曹操当即看向了摊开在案上的地图,道:“董贼早就说过,要回到临近雍凉之地,方才安稳。” “这是他当初亲口和我说的原话,而现在留于洛阳,只不过是舍不得这百年朝都之富庶,以及诸多文武大臣的门脉家业。” “现在看来,他的确早早在布局向西了。” 荀潇笑道:“所以,那位孙君侯的努力,最终只能得到一座空城洛阳,而真正要求的功绩,就在这里。” 他忽而一指,落在了地图上,名为卞水的地方,让曹操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这几日看军图,也觉得此地最适合屯军守备,截断追兵去路。 若是能在突破此地,便可追上董卓,救回天子,得这讨董联盟的最大功绩,这样一来,功劳可就大了。 “我猜测,袁绍等诸侯麾下谋士,也能布局至此地,但他们或许……并不想追回天子。” “但,不得不追啊。” 曹操深深地叹了口气,“若要天下人钦佩,便要为人不敢为之事,哪怕是兵败,也需尝试。” “胜负不为主,其心最为重要。” 他又何尝不知这里追不得,除非是所有诸侯一齐发兵,而且以极快的反应,同时进军追杀,方才能让董卓兵马自顾不暇,不敢接战。 否则,寥寥一两万人,零散追逐,只能被迎头痛击,大败而回。 “即便……只有半分胜算,也应当去搏。” “曹公当真这么认为?”荀潇目光灼灼的盯着他。 “是!虽败而无憾,既以扶汉之名聚诸侯,又怎能不去
第六十一章:哎?你说得好像我必败一样!(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