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武宗本纪》卷一战纪:1卡瓦达尔奇(1 / 3)

瓦尔达尔河,在进入山地之前有个拐角。  河岸最宽的地方有100米,最窄的地方有50米。  中段有大量的河滩、飞地,河中的落脚点相隔10米左右,就如同一个个间隔十米的跳板,架桥很方便。  附近的居民在河边北东南都架有几座桥。  跨过拐角处,是一個宽度700米的山谷入口。  山谷窄道外道路约660米。  这里是现代希腊R1103公路的铺设地。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宽度3箭不到,深度2箭多的一块战场。(罗马用「箭」的最大射程来指挥战场,1箭=280米)  左千山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敢于让士兵列阵。  在他排兵布阵,仔细查看敌军的入阵姿态时,他的统御和战术能力开始不断提升。  战术50→51  统御50→51  “我部列阵完毕!”王李二人大喊。  左千山回头看过去,50*5+50*5的阵线,总体宽度才扩展到100米的战场宽度。这点宽度在靠近山谷窄道的200米宽度上,根本无法对敌人的骑兵形成堵塞,随即他下令:“转向后方!紧随我!向我靠拢!”  “向营长靠拢!”  “向什长靠拢!”  “向伍长靠拢!”  一层一层的军令下达,其效果就如同游戏中的命令一般,士兵执行的干脆快速。  踏踏踏踏、左千山本人带着20名着甲、骑马弓兵,40名商队骑兵,位于战场的右翼,作为侧卫。  王李二人带领部队在左千山后侧,此时越往山谷去,战场宽度越窄,最终第二线列停在了宽度120米左右的地区。  他两人各带250人在左右两侧,中间留出20米的空挡准备接应第一列老宋的撤退重组。  20米的空挡,由两排士兵组成,远远看去,平视的视角看不清这第二列阵线到底哪里厚哪里薄。  老宋也跟随整体往后撤,100*5的厚实阵线侧重在左翼,右翼只有单薄的2列士兵,仅作为左千山骑兵队迂回的遮掩。他的第一线列集中了所有的盔甲,投矛,以及最好的盾牌。  此时整个山谷出口已经能够听到轰隆隆的马蹄声,而商队护卫的领袖咽了口口水,看向左千山:“希乌纳斯阁下,真的...守得住吗?”  “一定可以的!”  “为什么?”  左千山看着他,说出了自己的分析:“以当今世界军事制度最健全的罗马来说,常规步兵、骑兵师的列阵,以10排最好。精锐则只需要5排。我对自己的士兵有信心,他们和那些散兵游勇不一样,即使前两排遭受巨大打击他们也不会做逃兵。  我的兵,不需要在线列的后方安排人来‘助威’。”  “您的士兵,确实英勇,但对方是1000名轻骑兵。”  “不,不能这么看。”左千山敏锐的察觉到了战场和劫掠的不同:“他们要得是财,而非结结实实打一仗。对方不会选择在我们身上死磕到底。”  商队护卫领袖牵着马,若有所思:“那这么说,其实我们只需要吓跑他们就可以了?”  “这么说没错,不过,事儿是需要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左千山双目突然瞪开,远处已有骑兵杀来!  “待我命令!”左千山立刻翻身上马,回头看着他:“得结结实实打痛他们,我们跑的才安心,准备好了吗?!”  咕咚。  商队护卫们齐齐翻身上马。  左千山此时心里也直打鼓,因为判断是判断,没人能够保证事情的发展一定会像预料的一样。  更何况,他的着甲弓骑兵,没有骑术。  这些人只能依赖骑兵阵线,一旦溃散,不具备马上单兵混战的能力。  “来吧...来...”左千山用中文小声嘟囔着。  轰隆隆、轰隆隆!  佩切涅格骑兵率先冲来了50骑,他们的队伍此时大部分堵在了桥边等待过河。  少部分先头部队抵达战阵。  “可惜了。”左千山啧了一声:“如果此时我有一支骑兵部队...”  “吼~”佩切涅格的一个百夫长一声大吼,50名骑兵向他靠拢。  而前方有个倒霉蛋因马匹失蹄,连人带马翻倒在泥土之中。  “不对劲...”佩切涅格百夫长伸出自己的左手,骑兵队中暴发出了一阵吼声,像是什么军令。  随即那些骑兵开始提速,对着「漢大队」右翼猛冲而来!  咕咚,老宋焦急的回头看着左千山,150米外,他看到了左千山沉稳的点了点头,这才心安下来。  “弓手!”  第一线列,右后方的弓手全部待命,下意识的稍微拉开弓弦,让箭搭在手上,试试手感。  左千山喊完,迟迟不下令,而对方似乎铁了心要冲阵!  “射!”  嗖嗖嗖嗖,连带着他本人的着甲弓骑兵,120多支箭跨过第一线列的头上,飞向敌人!  “啊!”“遮挡!”佩切涅格百夫长在亲卫的掩护下,50人躲过了箭雨。  “该死!”左千山眼看箭雨射的太靠后了,于是再次发出命令:“右翼收回,从后方进入线列,让开右翼,弓手自由射击!”  原本遮掩右翼的薄薄战线,回归了第一线列的后方。  露出了100名弓手,可以直射这些骑士。  “这些人不怕吗?!跟我来!”佩切涅格百夫长大吃一惊,他原以为这些着甲率不高的士兵们,会在冲击的压迫感下逃离,却没想到「漢大队」纹丝不动。  小计谋破产,骑兵队临阵30米向右转向,开始在马上弯弓搭箭。  往右跑,往左射,是骑战八字型绕法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