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小,傻傻地以为别人对她好,擦桌子擦得更加卖力,叶秋水渴望钱,她把每天赚的钱都攒着,攒得越来越多,她再不怕挨饿,或是被人卖掉。
白天,她在酒肆端盘子洗碗,夜里找江泠学算术。
曲州下第一场雪的时候,江泠被允许回到最初的院落起居,宋氏对他很放心,院子里没有人管着他,叶秋水可以肆意地爬上爬下。
江泠教她算术,还教她识字,以免她被人诓骗,随随便便在什么契纸上画押。
出身于一个富奢的家族,又有一个当官的父亲,江泠见过许多因为不识字,被人哄骗签下卖身契的例子。
叶秋水几乎每日都去找江泠,除了他回江家主宅为祖母贺寿的那几日,等他终于回来时,叶秋水因为一连干了几天,脚踝肿胀,累得不愿起身,也没有精力再去找他。
江泠迟迟等不到人,最后拿着食物去找她,他熟稔地滑下墙,敲门,喊她的名字,“怎么不过来?”
叶秋水趴在榻上,光着脚,脚跟被磨得通红,长了许多水泡,她累得不想动弹,听见江泠的声音,也没有起来开门,只应答一声。
江泠推门进来,看到她的模样,怔了一下,“今日下大雪,你还去酒肆了?”
“是呀。”
外面积雪深厚,没到脚踝。
叶秋水脸埋在被衾里的嘟囔,“一日不去,店家就不要我了,我太小,很多地方不会要小孩子。”
小孩子贪玩,贪吃,且毛手毛脚,一不小心就会碰坏东西,许多地方招工人只要大人。
但叶秋水不一样,她做事情认真,不会小偷小摸,不属于她的东西绝不乱拿,酒肆的店家对此很满意。
江泠问:“你一日工钱多少?”
“两文。”
江泠想了想,他不管内务,但也依稀记得宋氏曾提起过,家中最下等的婢女月例也有五百钱,一日就是十七文。
叶秋水干得都是粗活,跑来跑去不得歇,但店家却欺她年幼,用如此低廉的价格去雇佣工人。
江泠想到什么,说:“今年大雪,县衙应当会发放米粮,你可以去领。”
听闻这话,叶秋水却疑惑地看向他,“为什么会送米粮?”
“书上是这么说的,太.祖在时立下规矩,每逢大旱、大雪、大水,朝廷都会拨钱下来,各地的贫民能领到粮食,不至饿死。”
像曲州这种经常发生水灾旱灾的地方,朝廷每年的拨款都很多。
“你每月不是去领过吗?”
每个县的赤贫户都可以领取米粮,用以生存,叶大还在的时候,叶秋水曾经领过,虽然规矩是这么说的,但时常领不到,还经常克扣,后来叶大死了,叶秋水成了孤儿,她又小又好欺负,更加领不到粮食。
他说了这么多,见叶秋水仍是一副困惑的模样,江泠神色惊疑地问:“你没有领过粮吗?”
“领过,很少。”叶秋水回答他,“不及你所说的这么多,有几个月去,他们都将我赶走,说没有粮了。”
江泠沉默。
他给叶秋水留下擦拭水泡的药,心绪沉重地回到家中。
接下来的几日,江家上下都在为了新年做准备,江泠随宋氏去过知州府几次,也随父亲去拜访过几名官员,他向他们提出,朝廷的拨款并没有及时送到贫民手中,曲州城内孤儿很多,也有许多人领不到按规定会发放的米粮,他希望在场的官员知道这个问题后能出手解决。
为此,江泠甚至特地写了一篇文章,详细地指出了几个漏洞,但被江二爷看到后没收。
他问出问题,气氛却僵住,几个官员哈哈一笑,将话题岔开,没有人回答他。
回到家,江二爷警告他,以后不要再胡言乱语。
江泠不明白,这怎么算是胡言乱语。
除夕前,宋氏带着他去成衣铺看料子,同他说起要去知州府送礼拜年的事情。
知州夫人的喜好宋氏打听得很清楚,她从这间铺子,忙到另一间铺子。
除了给知州夫人备礼外,还要给江泠量新衣,将来去了京城,吃穿用度得比现在还要好,不然会被人瞧不起,正好,江家不差钱。
江泠在布铺里陪宋氏忙活,百无聊赖地看着门外,忽然,一个衣衫褴褛,背着重重一筐炭的老翁经过,声音微弱地吆喝。
江泠连忙上前,将自己的压祟钱给他,“老伯,这个给你。”
卖炭的老翁呆呆地看向面前清秀俊朗的少年,“这……”
“拿着吧。”江泠说:“气候寒冷,您衣衫单薄,这些炭留着自己过冬,下雪了,快回家吧。”
他压祟钱很多,随便拿一些都够一个普通人家过完整个冬天。
老翁惶恐接下,连声道谢,一声又一声小善人地叫他。
江泠目送他步履蹒跚地远去,大雪纷飞的冬日,卖炭为生的老翁却饱受严寒之苦,他心情很复杂。
买完东西,江泠一路上没有说话,随宋氏回家。
听她又在知州长,知州短,教导他过几日去知州府拜年,一定要说喜庆话,要多笑。
江泠不喜欢听这些,但他不会忤逆父母,只能自己扭过头,看着马车外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