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三轮车?(1 / 2)

回到长江车行。

李超正好也在,他急忙问道:“听说你去和顾竹轩谈抽数的事情,怎么不提前给我说,我好让史密斯科长出面,量他也不敢乱来。”

工部局交通科,那就是专门管着方面的,顾竹轩肯定会给面子。

不过陈光良也有顾虑,那就是这点小事就出动史密斯,会不会给这个洋人带去一个不好的印象——这人做事不行,什么事都要麻烦自己,那不利于以后的合作。

所以能自己搞定的,最好是自己去搞定。

“事情解决了,我们不用抽数给顾竹轩。而且惊动史密斯先生也不太好,这样不仅让史密斯感觉到麻烦,而且也真正得罪了顾竹轩。到时候,顾竹轩使其它小手段,总不能什么事都麻烦史密斯。”

陈光良的话,让李超惊讶起来,也让何向东、周兴高、林峰惊讶起来。

事情就这么容易解决了?

李超好奇的问道:“顾竹轩是怎么同意的?”

陈光良笑道:“他有拉拢我的意思,再说我们也才开张三个多月时间,所以就这样过了。”

李超知道,事情不会如此简单!

不过他了解这个合伙人,做事很有头脑,所以也没有再问。

和李超聊了很多事情,他才离开。

李超现在对长江车行很尽职,这对陈光良来说是一件好事。

作为陈光良的盟友兼好友,两人的合作会一直持续下去。

甚至在以后,李超大概率会辞去交通科的工作,加入长江车行。

他也是陈光良以后涉猎其它产业后,最理想的‘总经理’接班人。

.......

“章教授”

“小陈,我来给你送一本杂志,《骆驼祥子》已经在半月刊《生活》上连载。”

陈光良接过杂志,并邀请章其华在办公室里坐下饮茶。

翻阅了一下,果然看到《骆驼祥子》的连载文稿,陈光良说道:“我相信一定会引起很大社会的反响.....当然,章教授的文字功底也是没得说。”

章其华这时候也大方的说道:“也多亏你当初给我的题材,不然我都不会想起写这样一篇文章。”

正在倒茶的何向东,有些好奇起来,没想到老板还懂这方面的知识,那可真是学识渊博。

如今老板表现出来的本领,就已经包括能看英文报、能识字计算、懂经济,现在又新增一个懂文学。

陈光良笑道:“我也只是希望有人为我们人力车夫发声,并不是真懂文章!”

在知识分子面前,就要表现出忧国忧民,不然哪里有共同语言。

章其华果不其然附和道:“确实,人力车夫这一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但薪资却不高。不过,这种事也不是写篇文章就可以解决的,只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视,尽量将车牌不要集中在大车行手中,让每个人力车夫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黄包车。股份当然也是不错,而且也更现实,毕竟哪怕是一辆黄包车,大家也基本买不起。”

最后他补上一句,因为章其华了解,长江车行的入股制度,让很多连黄包车都买不起的车夫,真正享受到‘拥有’黄包车的权利。

这绝对是善举,所以他也佩服陈光良的人品。

陈光良沉思一下后,说道:“其实引起社会的舆论关注,对改善黄包车夫生存条件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我有一个黄包车的改造计划,一旦实施,那么至少可以解决黄包车夫身体上的伤害。”

“什么计划?”

章其华忍不住问道。

不过转念一想,这个可能是人家的商业秘密。

陈光良说道:“将自行车和黄包车的融合。当然还请章教授为我保密,因为这个计划目前我还没有实力去实施,但三五年内,我一定可以做到的。”

章其华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自行车和黄包车’的融合,那就是黄包车夫骑自行车拉后面的黄包车了!

这现实吗?

不过他还是很相信陈光良的,说道:“这是自然!果然我没有看错你小陈,你是一个天才,也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

惭愧啊!

陈光良让黄包车入伙的初衷,不过是用最少钱办更多事;

如今在很多人看来,他却是在做好事。

包括那些人力车夫们,都很感激他!

“您过奖了”

.........

三天后。

陈光良坐着自家的黄包车,朝着靖安寺路(南鲸西路)、愚园路方向赶去,今天他要去看一幅地皮。

他的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前后两世第一次购买地皮,而且还是沪市的地皮,想想也就够让人振奋的。

等到了地盘,直接让黄包车现场等着,今天租上一个班。

很快,陈光良来到要出售的地皮上。

报纸上讲,这幅地皮面积足足3亩7分地,相当于6个篮球场或者三分之一个足球场。

一名戴着眼镜的中介商,介绍道:“陈先生,这幅地皮一直是空着的,原业主是位英国人,现在他准备放出。消息才放出,你就打来了电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