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吞并小国(1 / 2)

王璞一番忽悠,让禽滑离等人认同了淮国的攻州来是兼爱非攻。至于说墨子,现在正在守藏室中翻看大量书籍呢。

淮国这里收集了诸子百家的言论,各学派的主张太多了,足够他研究很长一段时间了。王璞很清楚,他这一番言论肯定是忽悠不了墨子的,但是若是看到结果,墨子也不会反对什么。

王璞很清楚,墨子既是理想主义者,但同时也是现实主义。这并不矛盾,理想主义是他的追求,但是在理想达不到的情况下,让百姓过得更好就是他的现实了。

相比起州来国,淮国对百姓更好,至少让百姓有饭吃,有衣服穿,有了一些自由。

淮国兼并州来国的速度非常快,几乎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州来国就安定下来,并且可以说是民心所向。若是系统可以给州来的民心一个数值的话,一定会超过90点。

在兼并了州来国之后,淮国并没有停下脚步,在州来国周围还有庐国,蓼国,项国等小国。

这些国家大多都是方圆百里左右的小国,国小民弱,基本上都还处于半奴隶制的社会中。

奴隶制度这是落后的,淮国在子珏立国时期,就已经主张废除奴隶,现在自然是要赶走那些压迫百姓的贵族,兼爱这些百姓,保护这些百姓不受到压迫。

作为要兼爱诸夏百姓的淮公,怎么能够忍受自己的子民受到压迫?淮国的大军开始连续出击。

九月,淮攻庐,十月,淮攻蓼,皆克。

淮国的扩张,从学宫之中抽到了大量士子,法家士子本就被魏国招揽了许多,现在竟然有些不够用了。好在没有了法家士子,王璞也招募了一些儒家弟子。

虽然王璞并不认同儒家的观点,不用儒家的王道治国,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任用儒家士子。

儒门士子也并非是一无是处,这个时代的儒门士子还是懂得不少治理的方法的,毕竟常年在学宫学习,即便是再笨,也会学到东西的。

这些儒门弟子你让他们治国或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治理地方还是能够胜任的,安抚百姓,丈量土地、分派农田,这些都符合儒家学派的观念。

一时间大量儒门弟子开始为王璞唱赞歌了。只可惜这些人注定只是工具人,想要获得高位,出将入相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

墨家在被王璞一顿忽悠之后,已经勉强接受了淮国攻取其他周围的小国。???.BiQuPai.

只不过每一次,墨家都会派人前去查看。看看王璞是不是完成了承诺,给这些百姓分田,分粮,分衣服、盐巴,查看对百姓收取的赋税。

对于这一点,王璞是大力支持的,有这些墨家子弟巡视,淮国分给百姓土地,那些经办者在墨家子弟的监视下,根本就不敢上下其手。

出现贪污或者徇私,很快就会被墨家子弟发现。有这些人在,王璞根本不担心淮国的政策被基层官吏所破坏。

淮国快速吞并了几個小国,然后将这些小国的公室、卿士贵族迁徙到其他地方开荒。

这些公室、卿士贵族们大多都有不菲的财货,同时人数也多,拥有武力,虽然不是淮国的动手,但是对付一些蛮夷还是不错的,因此王璞就将这些公室贵族迁徙到边界,借助这些公室贵族的力量一点点开荒。

他们享受了这么久的钟鸣鼎食生活,为诸夏发展出一些力还是应该的。当然了只要出力,王璞是不吝赏赐的。

等到中原大战的结束的消息传来之后,淮国暂时也停下来兼并小国的步伐。并不是淮国担心其他国家干涉,而是因学宫之中可用的士子被抽调的差不多了。

看到这种情况,即便四王璞想要继续吞并那些小国,可是吞并下来改制的人手就不够了。索性这些小国基本上都已经被淮国所包围,等淮国将已经吞并的小国消化掉之后,再去将这些国家吞并就行了。

至于说这些国家国君寻找其他诸侯救援,诸夏刚刚结束大战,根本没人会搭理他们。

更何况你们整个国家都被淮国所包围了,想要派出使者求救?我同意了吗?

淮国吞并了几个小国,人口增加了数十万,对于这些新得到的土地,王璞同样推行了铁犁以及牛耕。经过分田之后,这些人口至少需要数万架铁犁。

只是铁矿虽然比铜矿多,冶炼技术也成熟之后,产量提升飞快,但是突然增加了这么多的需求也淮国匠作监一时间也生产不出来。

好在匠作监的才能之士还是不少的,既然铁矿一时间无法满足需求,那就先生产包铁犁。

就是在木头犁表面包裹上一层铁皮,包铁犁耐用性自然是比不上铁犁的,但是耕作起来同样好用,甚至因为比铁犁轻一些,用起来还更方便。

包铁犁的铁皮则是墨家几位能工巧匠发明出来的。包铁犁的出现让铁犁使用的铁料减少了大半,极大地节约了铁料。

当然这也造成了另外一个好处,虽然铁的价格要低于铜,但是铁犁价格依旧不便宜,那些百姓没有几个舍得购买,但是包铁犁的价格就便宜多了。

这些新并之地的百姓同样可以借助青苗贷进行购买。而淮国之中其原本大量买不起铁犁的百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