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七章东征西讨(1 / 2)

砍不平 花山叶香 1024 字 21天前

轰隆轰隆!

城外法王军不断地用回回炮攻击官军大营,城墙上出现了蜘蛛网一样的密密麻麻的裂缝,颇有摇摇欲坠的架势,仿佛随时都会倒塌。

总兵刘仲启下令反击,可惜城内的投石机的射程根本打不到对方,只能无能狂怒无可奈何!

终于在不间断地石头雨的攻击下,城墙变得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突然轰隆一声一段城墙坍塌了,扬起满天灰尘,随之而来的是此起彼伏的惨叫声。

看到城墙倒塌,吴玉孚立刻下令进攻。首先身穿盔甲的骑兵发起冲锋,战马也身披护甲,犹如刀枪不入的坦克一样横中直撞,地面开始剧烈震动。

很快骑兵就从城墙缺口处源源不断冲进去开始大杀特杀,城内的官兵陷入懵逼状态,毫无抵抗力。

紧随其后的是披甲的步兵,全副武装,武装到牙齿。来自现代的王法深知盔甲和兵器的重要性,所以这些年来一直招募手艺精湛的工匠,秘密打造盔甲,迄今为止已经制造了万余副盔甲。

在冷兵器时代,对于战争胜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可是兵器盔甲却成为了最为关键的一点。盔甲的强弱决定了防御力的高低,也能够有效地保护士兵和将帅的性命,使得他们发挥更大的用处。一些古代著名人工巧匠能够把观赏性,防御价值,以及材料造价集中在一个盔甲身上。

华夏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甲是藤甲,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人们只能就地取材,使用身边的非金属材料制成甲。此时的甲多用藤条编织而成,虽然简陋,但已经对人体的头部和躯干形成了防御,减少了原始武器的伤害。后来为了增加藤甲的防护效果,有人开始将藤甲进行特殊处理后并编织成甲,比如三国时期的藤甲兵,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剑皆不能入。

为了提高盔甲的灵活性,原来一整块皮革制成的铠甲,开始根据人身体部位的差异,裁剪成革片,随后穿孔并用绳串联,形成甲。另外,为了增强防护性能,把双层或者多层的革合在一起,称为“合甲”,使得皮甲更为牢固。

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铁兵器和弓弩开始普遍装备于军队,而铁甲也开始成为铠甲的主流。铁铠出现后,札甲和部分鱼鳞甲结合,用甲片缝制而成的甲衣,不仅结构紧密,还能防备远程武器的攻击。

法王军队形严密,训练有素,浩浩荡荡地冲进了官军大营,与官军展开了激烈厮杀!

城墙倒塌造成头晕脑胀的刘仲启此时反应过来急忙下令官军反击,奈何长期以来军备废弛,将领贪污腐化严重,克扣军饷,导致兵源不足,官兵士气低落,被气势如虹的法王军打的节节败退,屁股尿流,落花流水,一溃千里!

终于官军被杀怕了,出现了大量的逃兵,防线崩溃,法王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城墙,并向城内进军,消灭官军。

刘仲启见情况不妙立刻派出督战队来试图阻止逃兵挽回颓势。噗嗤噗嗤,精锐的督战队手持利器砍向惊慌失措的士兵,很快地上躺满了逃兵的尸体,但是依然不能遏制住逃兵。

反而大量的逃兵开始拔刀砍向督战队,督战队寡不敌众伤亡惨重,被潮水一样的逃兵瞬间淹没了!

刘仲启一看败局已定无力回天,连忙骑马就要脚底抹油开溜,周围跟着一群精锐的亲卫兵严密保护着自己。

奈何路上都是逃兵堵住了去路,刘仲启只得狠下心下令砍杀前进道路上的所有人。没想到这样的恶行激起了逃兵的怒火!

古代王朝对于逃兵处罚非常严苛,被抓住后就会处死。不仅如此,如果士兵逃跑了那么朝廷还会去抓捕士兵的父母兄弟及妻儿,对他们进行逼供,甚至会用对士兵的处罚来处罚他们的亲人。一般来说逃兵的家人很是悲惨的,不仅要忍受折磨,而且女人不能婚嫁,男人不能娶妻,严重点的还会被处死。

这种违反人性的惩罚在战事顺利的时候还可以镇压住,不会出什么大乱子。一旦兵败如山倒逃兵压抑许久的怒火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喷发出来毁天灭地。

于是乎逃兵们开始一起围攻刘仲启及其一众亲卫兵。尽管刘仲启花费心思训练的亲卫兵个个是精锐之士以一当十,杀死了许多的逃兵。奈何逃兵数量众多,蚁多咬死大象。亲卫兵开始出现伤亡,数量越来越少。

不久之后刘仲启身边只有为数不多的亲卫兵在苦苦支撑。终于刘仲启等人体力不支被愤怒的逃兵乱刀砍死,变成了一摊烂泥,死状凄惨无比。

随后法王军匆忙赶来,抓住了一批逃兵,从逃兵口中才得知刘仲启惨死的消息并立刻向吴玉孚汇报。吴玉孚得知之后仰天大笑,然后留下少量驻守军队便班师回去,并带上了刘仲启的首级以便向王法报捷。

而其他三路大军则势如破竹,秋风扫落叶一般摧枯拉朽,沿途经过的府县看到大军袭来毫不犹豫地望风而降,很少有负隅顽抗的。

读书人常说的文人风骨和气节就像臭狗屎一样,大部分官员都已经变成了软骨头,没有给司马氏陪葬的觉悟。或许他们心里门清,知道衰朝已经烂到根上了,注定会灭亡!

这时候暴露出这些官员自私自利的丑陋面目,之前读的所谓圣贤书早就抛掷脑后,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