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后唐遗命(1 / 2)

“清泰三年,也就是公元936年,这一年11月为闰月,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月份,辛巳日,也就是该月的26日。后唐叛将石敬瑭勾结契丹,在白马坡打败了朝廷的军队,很快兵临洛阳城下。末帝李从珂见回天乏术,便毅然决然地带着一家老小登上玄武门城楼,跳入大火中自&nbp;焚。这一段历史,史料典籍中都有记载,相信大部分人都清楚,可其中的一段秘事,却鲜为人知。

据我祖上相传,末帝在登楼前,曾将我的祖上李竣召至后宫,当时,我祖上任末帝的殿前侍卫。末帝将一镇国重器交给了他,让他送到江南去,后代人称,就是秦皇传国玉玺。当时,我祖上护主心切,不愿意亲自前往,因此派遣了一名跟随自己多年的贴身卫士。为了日后好辨认,临行之前,我祖上从家中刊印的一本李氏诗集中,撕下了其中一页,然后一分为二,将上半截交给了卫士,下半截留给家中,以备日后联络辨识之信符或凭证。&nbp;当时,洛阳城已被围,我祖上经过一番拼杀,终于成功地将这名卫士安全地送出了洛阳城,然后又快马折返,前往皇宫救驾,却不料在半途之中,遇到了叛臣石敬瑭以及他的部下刘知远的人马,最后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了。

由于当时这一切发生的都很仓促、突然,家人也只知道祖上派卫士将皇帝托付的宝物送往江南,至于卫士姓甚名谁以及在南方什么地方等,一概全然不知。好在那本诗集还藏在家中书房,后经一番核验比对,发现那张被撕掉的纸页上,正反两面各印着一首五言诗

正面页上,为李贺所作的《洛阳城外别皇甫湜》

“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

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

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

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

反面页上,为李商隐所作的《凉思》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鉴于这种情况,我祖上的家人以及后来数代人,为了完成好帝王重托,寻找和保护传国玉玺,便前赴后继地沿着洛阳、湖北、湖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这一线,四处秘密查访寻觅,但想尽了各种办法后,却一直没有任何音讯。到了元末明初,我们家族中有人就突发奇想,将前面所提到的那两首唐诗,合并谱成了一首琴曲,然后到处教习传唱,以期有朝一日能唤醒或触动那位卫士的后人,但令人遗憾的是直到如今,依然是无音信。这…也就是…我自小被逼练琴的原因。

到了我父亲这一代,整个家族就剩下我父亲这根独苗,而我更是这独苗中之独苗,祖上的重托和家族的希望全都押到我一人身上了。开始上学后,我父亲就有意识地让我读一些古书,读高中时被要求进文科班,在考大学时,被要求报考的专业,必须是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汉语等,我父亲希望我能借此接触到一些历史典籍和收藏,并从中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出来。也正因为如此,我的四年大学本科和三年的硕士,几乎全泡在一堆发霉的古书典籍中,并同时遍访了从河南到南京、杭州这一线的所有省市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以及一些大学的图书馆,查阅了唐宋以后大量的文献典籍,特别是一些野史、人物叙事、传记、地方志等,但收获甚微。

呵呵呵…在这过程中,我看到很多正史,记载着所谓的“末帝抱玺跳入火中,玉玺被焚”,感到十分可笑!纯属于胡说八道!稍有点理智的人,只要静心想一想,那石敬瑭从火堆灰烬中能发现末帝的尸骨,并予以了安葬,而燃点比尸骨要高一千五六百度的玉玺却被焚毁了?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而我祖上口传下来的所谓末帝托付的宝物就是传国玉玺之说,我慢慢发现,也极有可能是子虚乌有,以讹传讹。也正是经历了这番折腾,我后来才静下心来,开始认真攻读您的博士,而寻找所谓的传国玉玺之事,逐渐变得淡漠了,说句好听的,就是变成了一种业余爱好,尽管我父亲十分不满甚至反对,但他也无可奈何,其实他的心里也非常清楚,当年那个卫士说不定在逃出洛阳城后,掉进了山沟、荒野或被叛军、盗匪杀了,更有,是不是传国玉玺也两说呢?更何况所谓的传国玉玺对当今社会而言,已没有什么实质性价值和意义了,执政者也不再在乎此物及其所谓的影响了。

可有巧不巧的是,就在我们都准备偃旗息鼓之时,一家美国公司却拍了一部《2012》的电影,一下子将全世界震惊了,在国内,无论是民间还是学界,都在纷纷议论如何拯救人类这一话题,很快传国玉玺之事又被搬了出来,很多人认为它具有匡扶世界拯救人类的洪荒能量,我父亲见状,又开始强令我要想尽各种办法,去追寻任何一条可疑的线索。

唉…我的一生,受我父亲影响太大了,小时候,他带我去上海玩,到城隍庙烧香,告知我里面供奉的西汉名将霍光,讲的是因果报应,从此我知道,家中祭祖,讲的是孝道,南京夫子庙里供奉的孔夫子,讲的是师道,而世上还有一个讲究因果报应的神道。

我上次前往茅山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