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陆议雄言(1 / 3)

孙策在山阴的杀戮震爆了整个会稽,连带着周围的吴郡、丹阳、豫章都炸了开了锅。

虞家好歹在慈溪还有主脉,可周家、贺家可都是山阴本地的豪门,在此次灾难之中,除了少数几个不在城内的幸免于难外,其他人几乎全军覆没。

山阴旁的上虞县震慑于孙策的狠辣,以及自己的家族子弟,直接开城请降。

同时,余姚、句章、鄮县、鄞县、剡县先后开城,一时之间,北会稽望风披靡,无人敢挡孙策之军。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还是三个,其二自然是孙策在山阴的大屠杀,彻底吓坏了其他各县邑的士族豪强们。

其二还是因为之前站队王朗,下的本钱太足了,使得各县都有些空虚,虽然人力不缺,都能拉出几千青壮来,但各家能够充当中低级军官的部曲却都消耗一空了。失去了这些人作为中坚,青壮再多也只是牛羊罢了。

这样一来,孙策军无疑又稳住了,别看会稽只有七八个县邑投降于孙策,可这些县邑都是北会稽的精华之地。

就以鄮县、鄞县来说,这两个县别看名字起的生僻,可他们加在一起就是后世的宁波市。

如果再加上句章,这三个县就占据了整个宁波平原,而且这里的开发历史可是相当早的,远有河姆渡文化,后来吴越争霸这里是越国的根基之地,一直都是湖广大规模开发之前的南方重要产粮基地。

更重要的是,会稽郡六成以上的人口就集中在这七八县邑之中,可以说孙策已经尽得会稽大半精华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孙策就转危为安了,孙策自己很清醒的明白,他其实依旧危如累卵。

这些县邑望风而降,只是因为自己内部空虚,以及孙策的血腥屠杀。

所以孙策势必要分兵前往这些县邑驻扎,才能从这些县邑里源源不断的抽取资源供应自己的军队。

如今孙策麾下尚有两万两千余人,伤兵两千余,山阴六千余降兵,再加上上虞开城之后,三千余上虞降兵。

这些降兵如果时间足够的话,也是可以消化吸收的,可如今却不行。

这些人里可是有好大一部分就是山阴本地人,孙策刚刚洗了山阴城,这些人对孙策仇恨都来不及,哪里会心甘情愿的为他效力。

因此,孙策此时也是相当头疼。

为此,他不得不分出许多可靠的兵力前往各地驻防,同时承担看管消化降兵的责任。

如果不是因为担心引发不必要的暴乱,孙策甚至想把山阴籍的会稽军降兵全部坑杀了。

最终,孙策分出三千人,分别驻扎到上虞、余姚、句章、鄮县、鄞县和剡县中,同时还把两千多山阴籍的降兵也分散安排了过去。

如此一来,算上降兵的话,孙策手里的兵力已经恢复到了近三万人,再加上吴景剩余的六千余人,甚至可以依托江北三城和征南军寻机决战。

即便有所不敌,也可以撤过钱塘江,依托王朗修筑的固陵防线进行防守。

此时的孙策还不知晓江北三城即将连丢两城,他舅父吴景的近七千兵力也将会只剩下了不足两千人。否则他肯定第一时间命令吴景放弃江北三城,放火烧掉城中的存粮,把所有兵力收缩至钱塘江南,根本不会妄想什么江北决战了。

********

“刘征南真的是这么说的?”

朱桓脸上难得的流露出了惊惧的神情,没想到刘封居然对吴郡内的情况如此了解,竟连顾雍的动向都仿佛了如指掌。

那他们吴县大姓还有多少秘密能保持着?

朱相脸色自然更加难看,但不得不如实禀报给自己的侄儿:“依我之见,恐怕刘征南对我等的了解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多的多。”

朱桓注意到朱相言犹未尽的迹象,有些不悦的催问道:“从父莫非是有什么话不能说吗?”

朱相苦笑摇头,继续说道:“我只是觉得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朱桓眉头一皱:“从父这是何意?”

朱相继续苦笑着回答道:“买货之人,才会是挑剔之人。刘征南对我吴县大姓如此了解,想必我们对他还是很有帮助的……”

听了朱相的话,朱桓沉默了起来,他已经听懂了自己从父的话。

什么帮助只是虚伪的脸上贴金,真正的意思无非就是我们还有价值。

再结合朱相先前的话,显然从父是在劝说自己趁着还有价值,下重注投靠刘征南,否则不论是朱家的价值减少甚至是消失了,还是对方找到了更好的替代品,那等待朱家的绝对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好结局。

“从父之意,我已经尽知。”

过了良久,朱桓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我去见他们,这件事并非我朱家一家之事。四大姓同气连枝,同盟百年,我们朱家不做背盟之人。”

其实朱桓说出这话,就隐隐代表了他本人已经打算听从朱相的意见了,只是朱桓还不想抛弃其他三姓,想要劝说他们一起加注。

朱相对此自然是十分的赞同,连连点头,表示了支持,同时提醒道:“若是其他三家有其他想法,那我家可绝对不能犹豫不决。”

朱桓点点头:“自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