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昭胖乎乎的脸上挂着笑容,看起来富态的很,他继续说道:“就连明公您都想要在天子面前挣个脸面,更何况中原群雄乎?”
听了董昭的话,张杨尴尬的笑了起来。
董昭这话已经是客气了,现在想去勤王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羡慕死了西凉武人的地位,想有样学样呢。
就算是他张杨,也是想去天子面前捞点好处,至不济也能得个将军号啊。
现在的天子当真是疾风板荡之局,不但深陷漩涡之中,就连衣食都没有着落。
这时候只要武人表现的顺从一点,哪怕只是口头顺从,天子的奖励就极其厚重了。
原先时空中,天子羁留在河东的这大半年日子里,给出了十几个重号将军,中郎将、校尉等官职不计其数,几乎是印章都来不及刻制,就随便军头自己填名字了。
可见名恩滥赏之甚。
“明公,曹兖州,英雄也,刘徐州,亦英雄也。他们此来,乃是为了迎驾天子,如何能看得上河内区区弹丸之地?尤其是刘徐州,劳师动众,从徐州至河东,何止千里之遥?他难道舍得放弃徐州,就为了占您的河内吗?”
张杨仔细一想,董昭这话还真对。
那要这么说起来,自己可就高枕无忧了?
于是,张杨接着问道:“那依公仁之见,某如今该如何是好?”
董昭显然早有预料,径自答道:“明公可尽力筹措粮食,料想联军远来,补给定然困难。明公多出一份粮食,就是多立了一份功劳。”
河内郡遭遇的战火较少,游牧南侵也被河东和并州郡县所遮蔽,因此民生粮产都没有受到太大的摧残。
听到董昭的话后,张杨沉思片刻之后,感叹道:“公仁真智谋之士也,我之疑难,至公仁处,立时顿消。”
董昭细小的眼睛里微光闪动,其实他的内心里可完全不像表露出来的这般轻松。
只是他犹豫迟疑的问题和张杨的问题截然不同。
困扰董昭的问题是该如何下注。
原本董昭已经梭哈在曹操身上了,曹操的果决,狠辣和军事才干,让他深深为之钦佩。
可谁能想得到,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涿县刘玄德竟然能异军突起,势头之猛烈,根基之稳健,扩张之迅捷,无一不深深震惊了董昭。
如果不是写信来的人是自己亲弟弟董访,董昭甚至都能怀疑是不是有人在给自己做局了。
在收到书信之后,这短短的几天里,董昭已经反复多次阅读了弟弟的来信。
这书信中详细的介绍了刘备在徐州的前因后果,详细的能让人起疑心。
可为何生性多疑的董昭却并没有起疑,原因是因为伴随着弟弟董访书信而来的,还有徐州牧刘备的书信。
刘备在书信中对董昭是好一顿赞誉,随后又表明了勤王之心的忠谨,以及想要将天子安置到河南的心思。
如果前面还只是彩虹屁,以及表明心迹的老套路,那最后一点却是深深打动了董昭。
因为他本人也是这么计划的,与刘备可算是英雄所见略同了。
这生出的一份知己相得的感觉,让他开始有了一丝丝的动摇,怀疑起自己全力押注曹操究竟还是不是个明智之举了。
眼下曹操占据兖州,几乎就在袁绍和刘备的夹缝之中,局势可是和当初自己所设想的以兖州为基业,东扩徐州,南吞豫州,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宏伟格局,相差的有些太大了。
简直可算是天壤之别。
这让董昭第一次怀疑起自己的眼光来了。
张杨和董昭并不知道,他们在各自忧愁的时候,刘封已经到达了陈留城下。
曹操此时已经等在了陈留城中,等着要和刘封见面汇合。
曹操算是长辈,刘封是晚辈。
曹军弱,刘军强。
曹操是地主,刘封是客军。
最后曹操还是决定出城五里,迎接刘封。
刘封一路上倒是挺省心的,所有的部队都是嫡系精锐,将帅和刘封关系亲密,相处融洽,中军还有刘晔、贾习、杜畿三人掌事。
诸葛瑾虽然是个小辈分,但挂的却也是参军的名头,跟在后头学习。
尤其是贾习、杜畿两个人,表现的非常出色。
贾习只能说是被埋没了的人才,而杜畿则是刘封亲自求来的。
杜畿是京兆郡杜陵县人,算是地道的关中人,杜陵县甚至就在长安旁边。
杜畿还曾经在京兆郡担任过京兆功曹,这可是郡中大吏,非当地士族豪强不可任,尤其还是东汉末年这种时间。
一些资料上说杜畿家到他父亲那一辈,就已经是普通家庭了,这种事情其实看看就好。
因为杜畿的出道,是典型的士大夫家族造星之路。
先宣传孝道,然后被高官看中,征辟为郡中大吏。
荀彧、荀攸、钟繇、陈群无一不是这么走出来的。
从这一点上来看,杜畿家中对他的资源投入,绝对不会逊色于荀彧、钟繇等人。
因为杜畿在出仕之后,不仅仅担任了京兆功曹一职,同时还兼任了兼任郑县令。
大县为令,小县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