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我做了几年的研究,你说炸了、没了?(2 / 3)

……

太平洋中部,卫星监测中心。

有工作人员报告说静海市西侧出现了能量点爆发异常。

奥斯特-卡特过去看了一下图像,又看了一下其他数据,和杜克-科利尔交流了一下,“看起来像是一种威力不错的爆弹?”

科利尔凝着眉头道,“可能是氢弹?画面上来看,大多都是白色的烟雾。”

“但应该不可能吧?”

“确实不可能。”奥斯特-卡特想不出为什么会实验氢弹,氢弹、原子弹都是核武器,但都是几十年前的技术了。

中国的实力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去实验一颗小型氢弹。

“或者是氢气爆炸?”

科利尔思考着说道,“又或者是化工厂发生爆炸,或者是地面以下,某些设施爆炸?”

奥斯特-卡特思索的点了点头。

以专业角度来说,从爆炸的场景就能分析出很多东西了。

比如,大量液态的氢气一起点燃,发生剧烈爆炸就会出现类似的白色烟雾,又或者是某种化工厂爆炸,也会出现白色的烟雾。

如果是高爆炸弹又或者是原子弹,升起的都是黑色混杂的烟雾。

但讨论最终也没有结果,因为他们只有卫星的影像,能得到的信息非常少,就很难做出判断。

虽然无法进行准确判断,但是爆炸的威力以及所在位置也不值得重视,因为就只是单纯的爆炸而已,威力什么的都根本没关系。

军事技术上来说,最重要的是投掷技术,比如,各种先进的战斗机、轰炸机,以及中、远程导弹技术。

这些技术才能把炸弹或核弹,运送到指定位置进行爆炸。

如果只是单纯的爆炸,就根本没有多大意义,制造大威力的核弹很简单,一些小的国家也可以做到,但想远距离把核弹投掷到目标位置,难度就不是一个级别了。

所以洲际导弹才是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可以距离万公里以上把核弹进行投掷,而且还不会被拦截。

确凿的说,是事故,一颗氢弹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这件事还传到了媒体舆论上。

国际网络上很多人进行讨论,传言则是指定位置存在一颗小型氢弹,氢弹发生了意外事故引发爆炸,天空上都升起了白色的烟雾。

很多人讨论的关键是,为什么会发生意外事故引发爆炸。

有人说是设备老化。

有人说的不专业的维护问题。

当然也有很多人反驳,因为氢弹可不是点火就能爆炸的,氢弹的聚变反应需要极高温度环境,一般都是以原子弹弹头做引爆。

这么复杂的意外,怎么可能会发生呢?

国内舆论上也出现了一些报道,但就只有只言片语,因为根本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只是无人区的一个爆炸,根本没几个人在意。

张硕依旧专注于电磁力、引力关联模型的研究中。

在完成了很多基础性的实验以后,他们他们得到了不少的参数数据,而研究的目标就是对于关联模型进行求解。

求解,目标是找出弱解、近似解。

不管是实验方法进行求解,还是后续的数学分析进行求解,只要能求出弱解、近似解,就能找到电磁力、引力的共通性,从而着手进行验证性的实验。

这个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因为数学模型太过复杂,想要进行求解是非常不容易的。

前世所做的电磁力干涉强力实验,研究的基础是电磁力、强力的弱化关联模型,只能找出弱化的模糊解组,然后就开始不断的实验。

他们当然也希望找到‘强关联’,但因为涉及到的数学研究非常的复杂,根本没有任何团队能够完成强关联的研究,大多都是直接着手进行实验,‘碰运气’式的希望能发现新想象,从而对理论进行验证。

现在研究的数学模型是强关联,张硕也希望能够计算的更加精准,后续进行验证实验才更容易一些。

但是,想要找出弱解、近似解依旧需要很多的实验。

实验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测定出强关联的参数。

另一个则是进行小范围的数据验证。

两个目标实际上是一个,也就是简化数学模型,从而能求出弱解或近似解。

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

现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确定了某些简单的参数,也包括得出几个拆分列式的取值范围。

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最好是给每一个拆分列式进行范围确定,数学模型就会得到‘近似数值简化’。

然后,再进行计算分析,就能够得出区域性的近似解组。

下一步就可以着手实验。

想要完成这个过程,还需要很多的实验工作。

实验,就需要资金支持。

源点论研究办公室。

张硕对汤海益、郭平说道,“把这些参数先确定好,我们的研究要一步一步来。”

“好消息是一一直有进展,只要能一直有进展,早晚就有完成的那一天。”

“所以分析上要更加的严谨,也是为了未来打好基础……”

张硕说了很多内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