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这差距也太大了!(1 / 3)

比尔-麦克维尔的论文有十几页,论证过程相对还是很复杂的。

最难理解的在于其中使用的方法,主体用的方法还是‘二维连续性对照三维’,但中途用了其他的方法,还牵扯到了其他的研究内容。

张硕最开始浏览了一遍,就注意到一个特殊变换的地方,发现自己有些看不懂。

现在再仔细看一下,发现并不只是一个未接触过的方法,看不懂的地方有三处。

在查了一下参考文献以后,他才知道有两个涉及到比尔-麦克维尔自己的研究,都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方法论,可以理解为自己推导了一个类型偏微分方程的转化公式,然后把其直接用在了现在的论文中。

论文中还涉及到另一个方法,也是非常偏门的研究。

这三个方法,每一个都可以说是偏门,也都十分复杂,并涉及到很多的逻辑问题。

张硕也感慨比尔-麦克维尔确实是偏微分方程领域的理论专家,类似的偏门类方法研究能知道就很了不起,能应用在研究上就更加了不起了。

偏微分方程是个大类的领域,相关的研究实在太多了,即便只是理论研究、方法研究,也能找出大量的论文,大量的成果。

每一个论文成果都有其作用,有一些方法类研究则非常的巧妙,但应用上就非常的狭窄,也就导致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

张硕也不知道。

罗勇军给的论文资料很全,也有参考文献中提到的三个方法论文。

张硕拿过来仔细的看,他要了解所用方法的推导过程,才能更深入的去理解证明过程。

伴随着理解的提升,新任务的进度也在不断的提升。

当任务进度达到‘76%’时,张硕已经在着手研究第三个用到的方法,是已故日国数学家、高斯奖获得者伊藤清的研究成果。

然后,进度卡住了。

张硕是在看完了第三个方法的时候,才发现任务进度卡住了。

任务进度卡住,也就意味着论文没有读下去的必要,后续都是错误的证明过程,而错误发生未知就是第三个方法的应用。

数学证明就是这样的,一步错,步步错。

中途有一个位置出现问题,后续所有内容都已经失去了意义。

“看来问题就在这里了。”

张硕思考着,“一个非常巧妙的转换法的应用,可能是不能做这样的转换,也可能是和前面的方法有冲突。”

具体是什么,暂时还不清楚。

他看了一下时间,发现自己已经专注研究近两个小时,干脆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给自己冲了一杯咖啡,然后躺在了椅子上休息。

趁着空闲时间,张硕看了一下邮箱信息。

在获得菲尔兹奖以后,原来的邮箱每天能收到大量邮件,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工作问题还都是正常的,有些甚至是广告商发邮件来问询合作,还有些‘粉丝’发邮件问候,又或者是什么其他不相干的人。

所以还是要助理帮忙筛选一下,再把重要的邮件信息转到新邮箱地址。

张硕查看的就是新邮箱的内容,是已经被筛选过的邮件。

李刘双悦的工作效率很高,每天上下午帮忙清理邮件已经成了日常工作,但收到邮件依旧有几十封。

其中有十几封最新的邮件,都是各大高校数学教授发过来的,有几封还是国外学者发来的信息。

这些信息汇总在一起,可以用两个提问来总结——

“你看麦克维尔的论文了吗?你对此怎么看?”

张硕还不知道具体问题,也就没有进行专业性的回复,他又打开微博看了一下,发现微博上也有好几封关注人发来的私信,内容和邮件收到的一样。

关注人的私信还是小事情,连原来发出去的微博,都增加了很多新的评论内容。

他发现自己的账号还被各种‘@’,让他对麦克维尔论文进行评价,或者指出论文中的问题。

发消息的有不少是数学界的学者,其中甚至还包括一个数学院士。

张硕忽然产生了一种个人的使命感,感觉自己成为了‘维护S方程解集光滑性’的正义英雄,被正义阵营的一方呼吁站出来,帮忙打倒竟然敢证明S方程解集不具光滑性、‘邪恶’的反派,比尔-麦克维尔。

张硕深吸一口气,他想了想,干脆发了一条‘正义性’的微博,“比尔-麦克维尔的证明过程是错误的。

问题就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起研究下。”

微博上加了一张配图,就是论文中问题所在位置的截图。

比尔-麦克维尔的论文才刚传到国内,媒体舆论上也只有少数几个报道,几乎没什么热度,也只是数学界的学者关心而已。

他们知道消息并不是通过舆论,而是通过和国外学者的交流,又或是注意到了《应用数学理论》新一期内容。

虽然媒体上并没有热度,但张硕发了微博消息以后,问题还是第一时间被关注到。

好多网友看到张硕发的微博,都感觉有些疑惑,评论是,“这是什么?麦克维尔是谁?”

“我读完文字时还信心满满,看完配图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