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我们几个人一起想,集思广益,你想不到我能想到,怪不得大家都参与团队工作……”
首都科技大学的刘明昆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之前都是自己做项目,自己做研究。
每当碰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卡很久。
他还是第一次知道团队做科研原来这么好,有方向、有经费,再有个出色的带头人,研究一直都非常的顺利,进展也非常惊人。
“那些加入团队的同事,还吐槽什么羡慕个人研究团队不好之类的……”
“都是骗子!”
“有团队真是太好了,集合大家的智慧一起研究,每天都有进步……”
“张硕教授水平也确实高,总是能想到关键点……”
在张硕的团队沉浸于研究中的时候,《高能物理学杂志》发布了新一期。
第二篇就是张硕的论文——《能量与力场规范理论》。
《能量与力场规范理论》的发布,引起了国际物理界的广泛关注。
这个理论用一组方程,描述粒子对撞实验中各参数的关系,并解析了参与、未知物理现象与能量损耗的关系。
所有看了论文的物理学家都非常的惊讶,他们只看结论就知道研究的重要性,因为方程组中每一个参数都很重要,背后蕴含着很多的物理意义。
如果针对方程组进行研究,就可以推导出很多的内容。
所以研究已经不只是一项研究,里面也蕴含着很大的后续研究潜力,他们仿佛看到理论物理的宝藏之门,已经可以见得里面金光闪闪。
当然,前提是研究的正确性。
一些机构以及科研团队迫不及待的对方程组进行了验证,验证需要高能所计算中心发布的数据支持,把各个参数带入方程组以后,就发现结果的误差非常小。
这种误差,可以认为是检测、分析以及统计原因。
当然到此还并不能确定正确性,因为高能所计算中心发布的大型实验偏差分析数据还很少,准确的说,只有五次实验分析数据。
这主要是因为算法复杂,涉及的计算量非常庞大。
第二就是每一次计算都需要数据整理工作,涉及到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的数据,工作量还是非常庞大的。
很多科研机构、团队,就开始等待高能所计算中心发布的下一次数据,也就是刚刚完成的实验分析数据。
有些学者干脆直接去询问计算中心,想知道发布下一次实验数据的准确时间。
同时,也想知道什么时候能针对核子组织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
核子组织数据中心都特别致电询问了一下,他们已经给高能所共享了数据,但因为数据量非常庞大,分析验证工作就相对很迟缓。
当所做的工作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同领域顶级机构都特别打电话来催促,正常情况下,也就证明工作的成功了。
可计算中心知道原因以后,好多人的心情都很复杂,曹孟波就对鲍贺星说道,“所以我讨厌数学家、讨厌物理学家。”
“我们的数据分析工作还在继续,结果他们已经提前计算出了参数关系?”
“等于是他们都提前预判了?”
“我们发布的数据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是按照预想的流程,就像是核子组织粒子对撞实验工作,每一次实验过后,全世界的物理学家们参与数据分析、研究工作,然后完成一个个的研究成果。
现在则是参数关系提前被‘预判’了。
等于说,他们再发布数据,其他人就是利用数据分析出参数,然后再去验证‘预判的研究’。
曹孟波感觉计算中心偏差分析组就成了‘工具团队’,一大群人所做的庞大工作,就是为了验证一项‘预判性的研究’?
讲不讲道理?
哪怕‘预判性的研究’是张硕完成……
“好吧!”
“反正偏差分析算法也是张硕的,至少我们收获了全世界的关注,比之前强的多。”
“唉~~~”
……
在国际物理界的关注下,计算中心新一次实验的偏差分析数据终于发布出来。
数据发布过后十二个小时内,就有几个相关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对于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验证了‘能量与力场规范方程’,误差依旧是‘极小范围’。
这也就代表,新一次实验偏差数据依旧支持‘能量与力场规范方程’。
‘能量与力场规范方程’,再一次被确定。
这条消息还登上了媒体板块,《今日新闻》报道称,“张硕的最新研究《能量与力场规范理论》,引起了国际物理界的广泛关注,并吸引了很多团队以及物理学家进行研究。”
“加州理工大学教授,著名的高能物理学家威尔-布朗评价认为,能量与力场规范理论,是可比拟杨-米尔斯规范场的研究,其价值意义非凡。”
“研究发表在《高能物理学杂志》上,而高能所新一次的粒子对撞实验,再次证明了‘能量与力场规范方程’的正确性。”
高能所所长吴建宁为此接受了采访,他对于张硕的研究成果与实验的关系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