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第 434 章(1 / 2)

戏明 春溪笛晓 1663 字 2023-02-19

太子要来, 应天府这边还真做了不少准备。 早些年南京皇宫还是收拾得挺齐整的,可惜后来迁都久了,南京这个“备份”皇宫也逐渐疏于打理, 最令人心痛的是正统十四年的一场大火把南京文渊阁给烧了,宋元以来的各种秘本皆消失在火海之中。 连书都能给烧光,其他地方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当初丘濬入阁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应天府这边把文渊阁给拾掇拾掇,烧剩的书抓紧保护起来,缺了的书给补齐。可见他老人家惦记惨遭大火焚毁的南京文渊阁许多年了! 当然, 正统十四年发生了另一件更引人注目的大事:英宗皇帝直接被人困在土木堡回不来了。 可见烧书这事儿大抵是真的不太吉利。 想到丘濬心心念念记挂着南京这边的藏书情况,文哥儿准备等安顿下来就去文渊阁看看重建得如何了。 要是有机会的话, 接下来他还想去拜访江南藏书家搜罗些遗落民间的书籍。 即便这些年朝廷一直在搜集天下藏书, 有些书还是得亲自去借才能借到的。 毕竟不是人人都会听从那薄薄的一纸诏令。 三顾茅庐寻访典籍不正是翰林院该干的事吗? 文哥儿正在心里罗列着接下来要拜访的名单,朱厚照已经登上车架前往南京皇宫。他牵过应天府准备的马匹,利落地翻身上马, 跟着成国公一行人随行于车架两侧。 成国公朱辅见文哥儿动作利索, 那高大的骏马在他身/下也服服帖帖, 不由笑着夸道:“听闻王修撰骑射功夫了得,得空了可以来我们校场玩玩。” 文哥儿乐道:“是谁在您面前夸的我?” 勋贵之中能夸文哥儿的还能是谁,当然是张仑这个英国公府长孙。 土木堡之变时英国公张辅和成国公朱勇都身死土木堡、鹞儿岭一带,两家的遭遇可以说是同病相怜了,张懋袭爵后两家还一起去当地祭拜过他们那尸骨无存的亲爹。 如今他们两家一个搞京师治安,一个搞南京治安,都是勋贵之中比较说得上话的,小辈之间自然也有往来。 有了共同的熟人作为纽带, 文哥儿与成国公聊起天来便放松了许多。 独自乘车的朱厚照起初还正襟危坐, 坐久了就开始觉得乏味, 开始往两边的街道张望。 南京的码头周围非常热闹, 主要原因在于整个江南往北方运输的物资都要先在南京集中转运,每年大概要有两三百万石的粮食通过南京运输到北京。如今码头一带仓库林立,放的大多是等待北运的漕粮。 光是漕粮运输这桩要紧任务,就足以让南京这边的码头成为整个江南最忙碌的地方。 即便成国公朱辅已经安排五城兵马司的人提前清场,还是能看到不少百姓远远等着围观太子出行。 朱厚照看见远处攒动的人头,不由自主又坐直了一些。 太子入城,走的自然是正阳门,沿途经过的街道其实并不多,入了正阳门就是由应天府官员们办公的外衙区域,笔直的御道两侧分布着熟悉的六部五府衙署,再往里走更是有文哥儿从小走惯了的长安东门和长安西门! 简直有种回到家的感觉! 这当然是因为北京皇城当初是比照着南京皇城来建的,形制以及名称基本都是朱棣命人依葫芦画瓢搬到北京去。 朱厚照也觉得南京这座紫禁城怪熟悉的。 一行人恭送朱厚照入东宫,南京光禄寺便忙碌起来,着手为下午的文华殿开宴做准备。抵达目的地的第一件事,当然是要搞聚餐! 本来文哥儿应当在长安街会同馆一带落脚,结果朱厚照嫌弃到了南京还要整天宣召来宣召去,直接让谷大用把东宫几处空房收拾出来,把文哥儿和杨慎他们的住处都安排在东宫。 左右南京这边就朱厚照一个主事的,文哥儿他们住在东宫没什么祸乱后宫嫌疑。 当然了,有这个待遇的也只有杨慎这个玩伴以及文哥儿他们这几个詹事府官员,康海他们这些刚入朝没满一年的庶吉士还是得老老实实住到长安街去。 朱厚照对于这种天高任鸟飞的状态非常满意,他把成国公等人打发走了,就开始兴奋地领着文哥儿他们在南京皇城到处逛,好奇地研究起这边与京师有什么不同。 就户部那种抠抠搜搜的态度,连正在住的宫殿都不太情愿掏钱修,更何况是已经好几十年没人住的南京皇城?他们一路走过去,有许多宫殿都是宫门紧闭,看不见里头的情况。 估计里面都挺破败。 太子南巡的消息传到南京满打满算也就年前年后这几个月的功夫,应天府这边能召集人手把东宫和文华殿这些地方修缮一新已经很难得了! 趁着聚餐还没开始,文哥儿建议去文渊阁逛一逛。 这一提议得到杨慎他们的一致认可,都是读书人,哪有不爱逛藏书楼的?南京文渊阁可是曾经的国家图书馆! 即便正统年间遭了场大火,这些年也陆陆续续增补了不少书籍,非常值得他们去走一遭。 文渊阁离文华殿颇近,逛完图书馆正好去赴宴! 朱厚照兴致勃勃地来到重建后的文渊阁,发现里头的格局和京师也没什么不同。他从小跟文哥儿逛多了文渊阁,见这边没什么新鲜的,顿时有些失望。 文哥儿便把接下来他打算出门搜集图书的事给朱厚照讲了。 太子出行的仪仗太招摇了,他打算轻装简行出去寻访江南藏书家,这样也能稍微了解一下地方上的情况。 文哥儿和朱厚照商量起来:“殿下不想去的话可以自行安排行程,只是每日得上完课才能出去。”南京翰林院这边得知朱厚照要过来,早就紧锣密鼓开始备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