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东晋名将(1 / 2)

护卫城门的御林军你看我,我看你,众人都不敢说什么,一方面他们他们也知道刘彧做的这些事情天怒人怨,就算他们只是一个小卒也看不下去。

再者说刘彧失败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万一等到项开这边没耐心了开始强行攻城,他们这些人绝对是先死的一批,好死还不如赖活着呢,这个道理这些御林军也懂。

看着那些御林军缓缓将手中兵器放下,澹台誉对着刘休仁点了点头道:“请殿下出面,去解救那些百姓,末将在此处城门守卫。”说罢还瞥了一眼那些御林军。

刘休仁点了点头,随后翻身上马朝着关押百姓的地方而去。

那御林军什长堆着笑凑到澹台誉身边道:“檀台将军,您和殿下恐怕并不是想突围吧,而是想趁机将那些百姓放跑,如此一来我们都不至于遗臭万年。”

澹台誉讶异的看了那什长一眼,他倒是没想到这个小什长居然还有这等见识,但是心中的警惕还是不少,毕竟现在他独身一人面对近百御林军,虽然他武艺盖世,但还是不能松懈,免得出了什么意外。

那什长恭敬的对澹台誉行了一礼道:“末将朱龄石,在城头上瞻仰过澹台将军的神威,对您推崇至极。”

澹台誉看着朱龄石,此人沉稳有度,面对现在这种情况既没有自乱阵脚,也没有贸然说话,而是将自己的分析娓娓道来,这倒是让澹台誉对他青眼相加,不过再想到此人如此能力只能当一个御林军什长后,面色又阴沉下来。

像李道儿这种文不成,武不就的家伙可以总揽京城兵权,升任殿中将军,而朱龄石这等人物到现在还只是御林军什长,甚至若不是今日澹台誉在机缘巧合下跟他见面,朱龄石还要默默无闻多久。

而这个朱龄石自然不是一般人,他也是历史留名的文臣武将,而且此人乃是东晋将领,照理来说,此人应该要去东晋国,但现在整个九州里的文臣武将都不一定会在自己所在朝代的国家。

而且历史上刘裕领兵时,朱龄石就是刘裕的参军,跟随刘裕平定姚系祖叛乱、卢循起义,授予益州都督时,又率兵攻灭了西蜀政权,倍受刘裕信任,诸事参与谋划。

不过后来朱龄石都督关中时,因为胡夏皇帝赫连勃勃也是个马上皇帝,率兵先击溃东晋大军,随后朝着长安而来。

朱龄石为了不将长安拱手让人,先焚烧了长安的宫殿,但因为兵微将寡,再加上胡夏人切断了水源,最终受到胡夏军队的攻击,兵败被俘,遇害于长安,仅仅四十岁便英年早逝。

如果朱龄石能够活到刘裕建立南朝宋国,说不定他的地位比之檀道济、王镇恶还要更胜一筹,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在历史上默默无闻,只能说时也命也。

澹台誉拍了拍朱龄石的肩膀道:“见你也是个爽快人,我也就跟你实话实说了吧,我确实想为陛下血战沙场,这样说不定还能流芳百世,但是在看到那些百姓以及坠落城下的尸首后,我改主意了,有时候杀掉一个昏君很难,但也很简单。”

说罢,澹台誉指了指不远处的十几具尸首,因为从高处坠落,早已经是摔得血肉模糊,再加上因为靠近城墙,项开也不能冒着麾下士卒被射杀的风险为这些百姓收尸。

朱龄石循着澹台誉的手看去,只见到那些惨不忍睹的尸首,当下他对着澹台誉拱了拱手道:“其实末将也是心有不忍,刘彧做法天怒人怨,若澹台将军不弃,末将也愿意带着麾下起事。”

澹台誉拍了拍朱龄石的肩膀,坚定的说道:“好兄弟,那你我便守住这道城门,等到殿下将百姓全部释放。”

因为皇城的特殊性,所以他只有这么一道城门,平时自然是戒备森严,但现在兵力捉襟见肘,再加上刘彧认为项开不会弃老百姓的性命于不顾,再加上终究双方要兵戎相见,所以他将大部分兵马都安排去休息了,只留下朱龄石这一百人负责驻守。

朱龄石武艺高强,又对同袍平易近人,所以众人都很信服他,再加上那个都伯被澹台誉一枪刺死,那些御林军都吓破了胆,朱龄石此时出面自然是一呼百应。

而此时城内又传来一阵阵的喧闹声,众多百姓已经从那人间地狱般的地方逃了出来,正迫不及待的朝着皇城城门而来。

澹台誉知道城头上还有不少严阵以待的御林军,所以他对着朱龄石诚恳的说道:“此地便交给你了,城头上还有很多御林军不知道这个消息,本将要阻止他们射杀百姓。”

朱龄石点了点头,示意澹台誉放心。

刘休仁好歹也是始安王,看守百姓的御林军也不喜欢这种差事,在听刘休仁说陛下要释放这些百姓后自然欢欣鼓舞,连忙让这些百姓离开了。

而城头上,昏昏欲睡的御林军早就被喧闹声吵醒了,但当他们看到城内莫名其妙冒出来上万人后,他们全都愣住了,端着手中的弓箭不知道是放还是不放。

“都愣着干什么,城内有人叛乱,火速给我放箭射杀百姓,殿下呢,殿下到哪里去了?”就在此时,怒吼声传来,众人循声看去,原来是御林军副将樊僧整。

听了樊僧整的话后,城头上的御林军虽然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是军令如山,他们还是各个张弓搭箭,射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