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历史(1 / 2)

道日乾乾 晏中行 1013 字 1个月前

在广袤无垠、源远流长的中华大地上,华夏文明历经悠悠五千余载岁月沧桑。遥想当年,黄帝横空出世,以其雄韬伟略奠定天下之基。此后,他时常亲力亲为,封祭山川鬼神,旨在将那些自混沌之中挣脱而出的妖魔鬼怪尽数封印于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来到了夏商周时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黄帝所设下的重重封印竟逐渐出现松动迹象。一时间,各种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数不胜数。而这些灾难背后,大多有着妖鬼作祟的阴影。其中,令夏朝人民苦不堪言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水灾,正是由东海深处的一只强大水妖兴风作浪所致。洪水泛滥成灾,淹没无数良田村庄,百姓流离失所,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幸得有大禹挺身而出,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那作恶多端的水妖成功斩杀。至此,肆虐的水灾方才平息,饱受磨难的百姓们总算重获安宁。随后,大禹又携手伯益一同踏上了遍历华夏山川百地的征程。他们一路披荆斩棘,降妖除魔,并将途中所遇各类妖鬼一一详细记录成册。这部珍贵的典籍,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山海经》——堪称华夏妖鬼管理局百科的雏形。

自古以来,朝代更迭犹如风云变幻,而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妖鬼的踪迹亦是屡见不鲜。就拿商朝来说吧,那位曾经威震四方的纣王,最终却在狐狸精妲己的魅惑之下迷失了自我,变得纵情声色、荒淫无度且残暴不仁,致使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国家走向衰败之路。

若想要深入探究华夏近代为何会走向落寞之境,那我们首先得将目光投向华夏古代的民间三大组织之上。

在每一个朝代里,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官方,都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组织。这些组织有的源自于民众的自主发起,有的则是由官方倡导成立,它们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确保民间百姓能够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并铲除那些危害人间的妖魔邪祟。

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两个大的派系:其一是官府设立的除妖所,其二则是来自民间的三大组织——儒、释、道。

这官府的除妖所,可以说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妖鬼管理局的前身。它里面的成员皆拥有着正式的官职和朝廷发放的俸禄,直接受到皇帝的管辖与约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就如同明朝时期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一样,虽然行动上可能不如其他组织那般自由洒脱,但却有着民间组织难以企及的种种便利条件以及至高无上的权力。

再来说说那民间的三大组织吧!它们可都是由三位具有通天彻地之能的高人所创立的。这三位高人各自秉持着自己独特的理念和法门,自发地组建起这些组织,只为守护天下苍生,斩妖除魔。具体而言,这三大组织分别是儒教、佛教和道教。

先说这儒教,它强调的是以仁爱之心去感化世人,以道德准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儒教中的高手们通常擅长运用儒家经典中的智慧和哲理,来应对各种妖邪之事。

接下来是佛教,佛教主张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其信徒们往往通过诵经念佛、修行禅定等方式,积累功德,从而获得超凡脱俗的力量,用以驱除世间的恶鬼恶煞。

最后要提到的便是道教了。道教崇尚自然之道,追求长生不老、羽化登仙。道士们精通符咒法术、炼丹炼器等神奇技艺,凭借着这些本领与妖魔展开激烈的较量。

儒教,作为一种源远流长且影响深远的思想流派,其所信奉的至高神祇乃是那广袤无垠的天空——天。在祭祀礼仪方面,天神被称为“祀”,以表达对其崇高地位的尊崇;而地祇则被称作“祭”,彰显着地祇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性;至于宗庙,则称之为“享”,意在感恩祖先的庇佑并祈求家族繁荣昌盛。

其中,“天、地、君、亲、师”这五个字所蕴含的理念,深刻地体现了儒教对于世界秩序和人伦道德的理解。它要求人们敬仰上天、遵循自然法则,同时不忘追思祖先、孝顺双亲、顺从长辈,并忠诚于君主、热爱国家,还要尊重师长、重视教育。这种观念贯穿于儒教文化之中,成为了中国人千百年来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教的祖师爷正是那位名垂千古的孔子。他所秉持的“八目”学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儒生前行的道路。通过不断地格物致知,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培养真诚的心意和正直的心灵,进而完善自身修养,实现家庭和睦、国家治理有序以及天下太平的宏伟目标。

与此同时,与之齐名的佛教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体系和教义传承。佛教的祖师乃释迦牟尼佛,他倡导信徒们遵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原则。也就是说,不做任何恶行,积极践行各种善行,净化内心杂念,如此方能领悟真正的佛法要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包含四谛说、八正道和十二因缘等核心内容。所谓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将世间万物及人的生存状态都归结为苦难;集谛深入剖析了产生这些苦痛的根源所在;灭谛则指引着人们去消除导致痛苦的缘由;而道谛则为广大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