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泰全军覆没,另外两部兵马被大兵官一道命令给调到了贺胡真城,攻打汗宫去了。
以至于,铁勒举国的形势一片大乱,各地纷纷起义,更是轻易就成功了。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偌大的铁勒,几乎城头都插着燕军的军旗。
因为起义的地方太多,杨枫哪里会有时间和精力去接管,他将目光瞄向了贺胡真城。
在大兵官的命令下,祁山不再理会燕军,率领剩余的二十万兵马去了贺胡真城。
如果贺胡真大汗与贵族之间的势力被打破,不管是哪一方当家做主,对杨枫而言,总归都是一件坏事。
所以,杨枫当机立断,须得拖住祁山的二十万兵马,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甚至于,遇到合适的计划,想出合适的计谋,还能重创一下这二十万兵马。
当然,以八万对二十万,就算是再用计,除非是洪河那样的地势,才有可能。
至于高坪之战的孔明灯战术,只能使用一次,第二次或许就不灵验了。
所以,杨枫就把目标瞄向了这二十万大军的粮草上。
二十万大军的粮草,足足一个月之用,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摆开之后也是一幅很震惊的画面。
可一旦烧了这些粮草,哪怕是烧了一部分,这二十万兵马就不足为虑了。
因为现在各地都在起义,铁勒的疆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着,就地补给已经成为了不可能。
例如,某座城,插上了燕军的军旗,但燕军并未到达这座城。
如果祁山的兵马想要补给,就得强攻这座城才行。
可城内全都是铁勒人,一个楚人都没有,这就相当于自相残杀。
再者说,铁勒的兵马,普通士兵哪一个不是平民出身,甚至于奴婢的身份,他们愿意去残杀自己的同胞吗?
若真是逼他们甚急,一旦士兵哗变,祁山他们恐怕也是性命难保。
所以,铁勒的局势,被搅得一塌糊涂,根源就在于杨枫的统治之策太迎合铁勒百姓的心思了。
当然,不单单是铁勒,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
就好比是明末的时候,李自成的军队,备受老百姓欢迎。
有诗为证。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铁勒眼下的情势,与之何其相似啊,只不过是“开了城门迎燕王”。
杨枫与耿春秋一番商议之后,觉得烧粮草也是下下之策,因为燕军必须得付出相当的代价,才能有机会成功。
试想一下,二十万大军的粮草,防守肯定严密,哪能让燕军那么容易得手呢。
若是派兵少了吧,机动灵活性没问题,但战斗力就不足了,难以达成目的。
若是派兵多了,战斗力会增强,但伤亡就会更大,想脱身会很难。
再说了,就算杨枫的八万兵马全部投入进去,真的就能成功吗?
毕竟,对方是二十万兵马。
烧他们的粮草,等于是要他们的命,这二十万人铁定会拼死一战。
一番思索之后,耿春秋献了一计,杨枫采纳了。
二十万兵马,又赶了一天的路,在一处空旷地带安营扎寨了。
鉴于霍尔泰一部的全军覆没,祁山再安营扎寨的时候,就是格外小心谨慎了。
第一,斥候搜索的范围再次扩大,百里之内。
第二,派人趴在地面上仔细闻,是否被燕军铺了火油。
事实证明,还是很有效果的,一路上大军都是安然无恙。
距离贺胡真城,只有三天的路程。
主将祁山,吃过晚饭之后,也准备早早睡觉了。
快五十岁的年龄了,祁山的体力远不如年轻之后,几天的急行军之下,着实有些略略吃不消了。
祁山刚睡下不久,正迷迷糊糊中,听到外面有些乱哄哄的。
多年行军的警戒心理,使得祁山一下子就醒了过来,立即喝问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燕军来袭?”
燕军来袭的可能性不大。
不然的话,甭管他多累,睡得多香,亲卫军都会将他喊醒的。
亲卫军统领立即走进军帐:“启禀将军,并非燕军来袭,而是我军士兵无意中发现了一面石碑。”
石碑?
祁山微微皱眉,淡淡说道:“一面石碑而已,有何大惊小怪,竟然闹得乱糟糟的。”
亲卫军统领说道:“末将已经派人去查,但还没有结果。”
“据末将听说,石碑上面有字,说是铁勒将亡,并入燕州,百姓安康,天下太平。”
“什么?”祁山闻言,不由勃然大怒,一下子就从床铺上跳了起来,睡意全无。
“燕军可恶,竟然用这等攻心之计,乱我军心。”
一般的士兵看不穿,轻易就相信了,因为那些士兵是平民出身,渴望没有压迫的统治。
但对于享受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