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国。
大荒城。
皇宫。
大荒殿。
萧奇峰的书信,已经被呈到了耶律太后的手中。
萧奇峰在信中,将铁勒和高句丽国的局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更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萧奇峰认为,高句丽国内乱本来是对铁勒有利,对燕州不利。
但因为杨枫参战,更是使用了围魏救赵之计,使得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杨枫的惠民之策,竟然有着让人震惊的效果,直接影响了铁勒大局的走向,使得局势一步步失控,对燕州越发有利。
按照时局的发展,如果任由燕军这般闹下去,铁勒很可能会有亡国之厄。
铁勒灭亡,高树汐铁定也撑不住,高树泓就会登上王位。
燕州实力暴增,再有高句丽国俯首听话,大荒国就会面对一个强盛的燕州。
甚至于,如果杨枫使出手段,让高树泓败亡,然后他再打着为高树泓报仇雪恨的旗号,尽收高句丽国的民心,则燕州将可以与大荒国分庭抗礼。
到那时,北境的格局,就是燕州与大荒国南北分治,对大荒国自然没有任何好处。
再如果大梁国与燕州联手,则大荒国就会麻烦缠身。
所以,眼下的这个局势,大荒国不能再独善其身,必须要出手干预,绝对不能让杨枫吞掉铁勒。
看完萧奇峰的书信之后,耶律太后揉了揉两个太阳穴,心里一阵犯难。
耶律太后毫无迟疑地认定,萧奇峰的分析是正确的。
绝对不能让燕州吞并了铁勒,至少也得让铁勒继续存在着,可以跟燕州一直抗衡下去,这才是制衡之法。
就像匈奴,西匈奴被杨枫吞并了,但还有东匈奴,依然可以对燕州造成威胁,使得杨枫不能彻底放开手脚。
可东匈奴的覆灭,不但让燕州实力再增,也在燕州与大荒国之间架起了一道草原屏障,使得大荒国无法对燕州进行突袭。
不然的话,大荒国借道东匈奴,就可以达到奇兵突袭的效果。
东匈奴借道铁勒,突袭燕东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惜被敢死军给破坏掉了。
耶律太后能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但却又不得不考虑,出兵多少,派何人为主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丞相慕容奇。
自从遇刺之后,慕容奇就更加深入简出,做事也低调许多。
但在政务的处理上,慕容奇也一反常态,不再事事都唯耶律太后马首是瞻,而是很有自己的主张。
只不过,慕容奇的很多主张,跟耶律太后的想法是不一致的,导致大荒国的朝廷有一种让人很压抑的感觉。
对于慕容奇的变化,耶律太后也是很恼怒。
耶律太后只能认为,是慕容奇遇刺,她没有抓到刺客,使得慕容奇心中不满。
毕竟,那天喀秋莎对慕容奇说的那句“太后让你三更死,你绝活不到五更”,除了他俩之外,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耶律太后再怎么聪明,也想不到杨枫竟然在行刺慕容奇的时候,还顺手使了一个离间计。
最近的一些议事,虽然慕容奇很多时候还是赞同耶律太后的提议,但反对的时候也不少。
耶律太后曾经细细分析了一下慕容奇赞同和反对的事情,总结了一个规律。
如果是对世家门阀有利的事情,慕容奇都不会反对。
而一旦略有触动世家门阀的利益,慕容奇就会反对。
可以前的慕容奇不是这样,他一直配合耶律太后,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削弱世家门阀在朝廷的影响。
所以,如果耶律太后打算出兵铁勒,慕容奇会不会反对?
慕容奇是丞相,还是王爷,当今皇帝的亲爹,是百官之首,也是世家门阀的领袖,他的意见格外重要。
说一句到底的话,慕容奇的权势绝对可以跟耶律太后分庭抗礼。
只要慕容奇处处跟耶律太后作对,耶律太后在朝廷上就只能是步步维艰了。
深吸一口气,耶律太后也搞不清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
不就是没找到行刺慕容奇的凶手嘛。
只能怪凶手过于狡猾,或者说他们在大荒城中还有内应。
你慕容奇好歹也是丞相,是端王,还曾经向哀家暗示仰慕之心,至于这么小气嘛。
想到这里,耶律太后忽然心下一动,暗想,难道说,慕容奇是因为哀家一直对他的那种若远若近的态度?
哎,耶律太后一阵头大。
人家当太后,就没啥事,可偏偏她这个太后就麻烦多,先是被慕容奇喜欢,然后又被杨枫点名,难道这俩货都是寡妇控?
头大归头大,但耶律太后还是想出兵,她不能坐视燕州继续强盛。
想了想,鉴于慕容奇最近一段的表现,耶律太后决定先派人将慕容奇宣入宫中,先跟他商量一下。
换做以前,耶律太后根本不用这样,因为慕容奇一定会全力支持她,无论是什么决议。
不多时,慕容奇就进宫来了。
自从上一次遇刺之后,慕容奇再出门,护卫就增加了一倍。
除此之外,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