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绿洲密码(1 / 2)

兰州的黄昏笼罩在一片金色的暮霭中。黄河水流滚滚东去,百年老街的灯火一盏盏亮起。省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里,林羽看着苏雨晴小心翼翼地清理着金属简册上的沙土。窗外,一阵凉风裹挟着西北特有的干燥气息飘进来。

&34;这些符号很特别,&34;苏雨晴戴着专业放大镜,仔细研究着简册上的刻痕,&34;表面上看是西夏文字,但经过了特殊改造。每个字符都融入了天文历法的元素,像是用星象变化来编制的密码。&34;

醉墨凑近观察:&34;这让我想起了敦煌藏经洞里发现的西夏天文典籍。西夏人在天文历法上的造诣确实惊人,他们甚至能够通过观测天象来预测沙尘暴的到来。&34;

&34;我父亲的相机里,&34;林羽翻出那些老照片,照片已经泛黄,但上面的符号依然清晰,&34;记录的就是类似的符号。看来他当年已经发现了什么。&34;

三人将照片和金属简册并排放在工作台上。在led强光灯下,那些神秘的符号闪烁着古老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尘封千年的秘密。

&34;有个细节很有意思,&34;老王突然开口,他指着简册的边缘,&34;这些细小的刻痕不是装饰,而是古代测量使用的&39;刻漏&39;刻度。西夏人用它来记录天体运行的时间。&34;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一位身着警服的中年人大步走了进来,他的警服上沾着细密的风沙,显然刚从外面赶回。

&34;关局长,&34;醉墨起身相迎,&34;行动有进展了吗?&34;

&34;何局长还是没有找到,&34;关局长神色凝重,抹了抹额头的汗水,&34;但我们在他的别墅地下室发现了一个保险箱。里面有一份很特别的东西。&34;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用蜡纸包裹的手稿:&34;这是民国时期著名考古学家谢国桢的野外笔记。1943年,他在河西走廊深处发现了一处隐秘的绿洲,那里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西夏密藏寺。但更令人震惊的是,寺院的布局完全是按照天文观测来设计的。&34;

&34;密藏寺?&34;苏雨晴眼前一亮,&34;西夏灭亡前,李睍皇帝曾下令在边远地区修建过七座密藏寺,用来保存重要典籍和宝物。但历史上只发现了其中两座。&34;

关局长点点头:&34;笔记中提到,这座密藏寺里藏有一份重要的典籍,记载了西夏最后的秘密。但当时正值抗战时期,谢先生还没来得及深入调查,就因为日军的推进不得不撤离。&34;

&34;那座寺院现在在哪里?&34;林羽问道,他注意到关局长的表情变得更加凝重。

&34;这就是最棘手的问题,&34;关局长摊开一张老地图,地图已经发黄开裂,边缘还有些烧焦的痕迹,&34;绿洲的位置在笔记中是用一种特殊的天文坐标系统记录的。而且,那片区域在近百年间经历了巨大变化。气候变迁导致很多绿洲消失,地表地貌也完全改变了。&34;

&34;等等,&34;老王突然站起来,快步走到墙边的一幅巨大丝绸之路古地图前,&34;你们看这个。这幅图是乾隆年间绘制的《西域图志》,上面不仅标注了当时的驿站和绿洲,还特别标记了一些古代天文观测点。&34;

众人围拢过去。在昏黄的灯光下,那幅古地图上的墨迹依然清晰可见,密密麻麻的标注中透露着古人对这片大地的深入了解。

&34;如果把金属简册上的符号当作天文坐标&34;老王在地图上仔细比划,&34;再结合谢先生笔记中的季节和气候记载&34;

&34;在这里!&34;苏雨晴突然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不起眼的标记,&34;这个位置,古代称为&39;月泉绿洲&39;,因为每到月圆之夜,绿洲中的泉水就会涌动。后来被流沙掩埋,但在1940年代曾短暂出现过。&34;

林羽仔细看着那个位置:&34;从兰州出发,要穿过祁连山脉,大概三百多公里。正好在河西走廊的咽喉位置。&34;

&34;问题是,&34;醉墨说,&34;何局长的人肯定也已经破译了这个位置。他们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34;

&34;不仅是他们,&34;关局长从包里又拿出几份文件,&34;我们在别墅里还发现了一些英文和俄文的资料。看来&39;黑蝎&39;组织的触角已经伸到了这里。他们似乎对西夏的天文典籍特别感兴趣。&34;

就在这时,林羽的手机突然响起。是一条加密短信:

&34;想知道你父亲的真相吗?明日午时,月泉古道。&34;

&34;他们在那里等着我们,&34;林羽握紧拳头,感受着父亲玉佩传来的温度。

&34;这明显是个陷阱,&34;醉墨说,&34;但也是个难得的机会。十年前的案子,也许终于能水落石出了。&34;

&34;我已经调动了武警特战队,&34;关局长说,&34;但必须谨慎行事。那片区域地形复杂,暗河纵横,稍有不慎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