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2 / 3)

和其他机动舰队一致行动,并随时保持进攻姿态,否则战列舰就失去重火力攻击及防卫的现实意义。对于主力舰群采用航母、战列舰以及其他机动舰艇分离的战斗配置,山本五十六这一做法实在令人费解。

同时,南云忠一作为中途岛航母打击部队的最高指挥官,也同样存在一项战术错误。由于日军侦察机对于美军航母编队的侦查过于模糊,空中侦查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作为,导致南云忠一对于中途岛的战略决策难以权衡。

6月4日8时9分,霓虹侦察机答复外界舰艇为5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

8时20分,霓虹侦察机再次答复舰队后方“好像”有航空母舰。

日军侦察机对于侦查目标的反馈前后突兀,并且在更新侦查信息时,以“好像有航空母舰”传输情报,导致一线舰队无法精确备战。同时,当日军机动编队超过岸基侦察机的侦查范围,编队居然得不到预警情报。

由于侦察机的反馈信息比较模糊,使南云忠一陷入究竟是攻击中途岛还是美军航母的战略囧境,乃至出现在舰载机上反复换装航弹和鱼雷的滑稽场面,浪费了进攻中途岛的战略先机。

中途岛海战后期,赤城号航母便率先被美军的SBD俯冲式轰炸机击毁,从而奠定了霓虹海军落败中途岛的战争格局。(注意:赤城号内部创伤面正是由于鱼雷和炸弹的无序堆放造成的)

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南云忠一作为中途岛战场的一线指挥官,没有清晰的战略纵深意识,攻击目标随侦察机的信息反馈而频繁改令,无法给航母战斗群提供清晰的作战指令,从而使霓虹帝国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难以取胜。

从个人理解来说,如果南云忠一的目标是美军航母,那么全舰的舰载机就应全备鱼雷等待航母出现并进行武装突袭,从而切断中途岛美军和外界的军事联系。

如果目标是攻占中途岛,那么,全舰的舰载机就应该配备足量的航弹炸毁美军在岛上部署的火力点,从而为登陆部队抢占滩头阵地扫清障碍。作为一名指挥官,绝对不能受客观时局把控,必须明确一条作战线路,从而凝聚战斗单位的战斗力。

众所周知,雷达以及雷达对抗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广泛运用。1942年底,英、美共同研制的厘米波雷达便可以实现对单架战机的昼夜引导以及对海空作战时的火炮进行精准瞄准。

在中途岛战役期间,美军的主力舰艇(以航母、战列舰为主)便拥有先进的对空搜索雷达系统,并以索敌机进行探测范围外的机动侦查。

由于盟国对于霓虹的军事科技封锁,霓虹海军无法在短时期内构建一套完善的对空对海搜索系统,以至于南云忠一的机动航母舰队无法对周边美军进行有效侦查。

霓虹海军想要进行对空对海搜索只能靠索敌机以及安全度并不出色的飞行艇来完成,其必然会暴露霓虹海军的攻击路径。

同时,丑国太平洋舰队受珍珠岛事件影响,便将中途岛的巡逻范围扩大至700英里以上。

但是,南云忠一却受之前的空中信息侦查,认为美军在中途岛的巡逻圈仅在500英里以内。换言之,南云忠一的机动舰队完全暴露在美军索敌机的监控范围内。

由于美军的舰载雷达系统覆盖范围更广,即使霓虹海军的水面舰艇能够规避美军的空中打击,雷达都能在数小时内精确日军舰艇到达规避海域的时间。

简单来说,霓虹舰艇的攻击方位早已被美军雷达一览无余,霓虹的大多数攻击指令都处于美军的监控之下。并且可以在霓虹舰艇完全不知的情况下,使用舰炮和鱼雷进行毁灭打击。

所以,雷达系统的落后使霓虹帝国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缺失战略情报搜集的能力,进而失去作战先机,失败自然也在所难免。

由于霓虹军部高层下达的作战目标不明确,从而造成舰队指挥体系出现临战攻防漏洞,霓虹帝国海军也因此损失4艘主力航母,逐渐丧失对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控制权。

但是,中途岛海战却使航空母舰的现代化作战优势逐渐显现。由于航母装备的舰载机具备有效作战距离长、整体侦查范围广(并非指无限的侦查范围)、对目标的协调度高等优点,成为海军昼夜战斗的利器

简单来说,“大舰巨炮”的时代早已过去,舰载航空兵才是符合现代化海战的主流战术单位。

霓虹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

这不仅能报丑国空军空袭东京的一箭之仇(当时霓虹高级将领中有认为空袭东京的飞机是从中途岛起飞的),还能敞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

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霓虹。霓虹海军想借此机会将丑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

为达到该目的,丑国海军几乎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舰队规模甚至超越后来史上最大海战莱特湾海战时的联合舰队。

是霓虹海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战略进攻,然而由于珊瑚海海战的牵制,使联合舰队少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即受伤的“翔鹤”、以及缺编飞行员的“瑞鹤”号,对作战造成极严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