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孩子壮着胆在轰炸和炮击间隙,从藏身的地方跑出去,从死去的战马身上割些也不知道不是是腐臭的肉来充饥,哪怕是捉到老鼠也会毫不犹豫捉住……
饥饿让孩子们冒险去德军或苏军的军需仓库去偷窃,好多儿童被枪杀。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有上千名儿童因此被射杀。
1942年12月圣诞节后,被围困的德军第六集团军弹尽粮绝,士兵们每天只能领到不到200克面包。
几个月衣服都没有换洗,每个人身上都爬满跳蚤,奇痒无比。
遍地尸体喂肥了老鼠,经常有又累又困士兵在睡梦中被老鼠咬掉半个耳朵,或半截手指。
为什么非得打这场战役,前面也说了。
在兵败莫斯科后,德军由于在战场上的过度消耗而导致的物资不足,迫使德军放弃了对苏联的全面进攻,同时北线和中央也被迫转入防御阶段。
而在这同时,虽然苏联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但苏军在战场上的处境也不容乐观。
虽然苏军在莫斯科战役后就开始进行局部反攻,但总的来说,德军总体还是占有战略优势。
而德军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将全部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了南线,意图在短时间内迅速消灭毛熊或极大的消弱毛熊的能力。
毛熊南线有着承担毛熊一半以上石油供给和生产的高加索油田,还有将毛熊与中亚地区连接着的伏尔加河以及大片的农田;其战略意义重大。
因此倘若德军能够占领该地区,那么就能大大消弱毛熊的实力,便可以达成在短时间内击败毛熊的先前条件。
德军士兵在那个冬天里不是被冻死就是被冻残,还有不少人被冻疯,脱光衣服在雪地里打滚。
整个斯大林格勒成了绞肉机,成了人间活地狱。
德国在1941-1943年始终无法打垮毛熊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德军未进入战时体制而苏军自开战就进入战时体制,从而导致德军的人力、物力始终无法达成优势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劣势愈发明显,军队的优秀素质不断被苏军优势力量消耗,最终被反推。
那么很明显了,德国要在1943年夏季前打垮毛熊,只有一个办法,即:
不要指望以一次快速突击就打败毛熊,从一开始就做好持久战准备;
战争开始就转入战时体制,至1941年底完成转型达到人力、物力的最大值。
在毛熊建立傀儡国(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消耗毛熊国力的同时增加自身力量。
前面也说过,靠一次快速突击是无法打垮苏联的(至少是无把握的),
也不要指望在1941年就结束战争,从一开始就做好持久战准备。
1941年的主要任务是消灭苏军有生力量,北线攻下波罗的海三国及列宁格勒(攻不下就围困),中线攻下斯摩棱斯克并配合南方集团军群消灭苏联西南方面军攻克基辅(莫斯科视情况而定,不作为1941年的首要目标),南线在攻下基辅后进至第聂伯河,之后全线转入防守并过冬,消耗毛熊的冬季攻势。
从1941年的实际战事来看,要达成上述目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虽然莫斯科不一定能攻下(暂且认为1941年不进攻莫斯科)。
在逼近列宁格勒、莫斯科、第聂伯河一线修筑防线,按照毛熊的一贯做法,必定会在冬季发动反击,德军可利用防守消耗苏军力量。
相比进攻莫斯科之后的惨败损失应该小很多而苏军的损耗不会低。
而随着战线的稳定,苏军相比开战时已损失近30%的人口和大量的工农业产区,损失巨大,也就是说,拖到最后,谁都没有好果子吃,就看谁先扛不住。
相比起来,远征的德军肯定是弱势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