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1 / 6)

第157章

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计划从9月底基辅包围战结束时就开始了,首先就是形成了布良斯克-维亚济马包围,消灭苏军60万,又是一个辉煌的胜利。

但为了消灭这部分苏军消耗的时间,苏军的莫扎伊斯克防线的防御力量得到加强,继续进攻开始变得吃力,实际上德军的进攻能力已经大为削弱。

随后就是近一个月的秋雨,漫无边际的泥泞让德军寸步难行,这时候德国战时工业的薄弱暴露无遗,德国根本就没有能力在如此漫长的补给线上维持如此规模的军队补给,秋雨泥泞又让这一切雪上加霜。

至11月初路面冰冻德军恢复进攻时,德军的兵力、兵器数量及战斗力远没有数字上那么强大(兵力、兵器均占优势),再加上严冬导致的大规模冻伤减员(其实这也是德国战时工业的薄弱导致,连冬衣都无法补充)。

而苏军的防御力量再次恢复至100万以上,而且远东的生力军正在回调,补充兵员也以比德军快得多的速度补充,这一切都导致德军的进攻不断被消耗、阻挡;

至12月初被全面遏止,而此时德军的总减员已超过100万,大量技术兵器被损毁(冻伤减员几严寒导致的兵器损坏、丢弃占很大比例)。

而在这短短一个月内,苏军虽然损失重大,但至12月初已经集结了110万反攻部队,反攻开始了,德军被逐出莫斯科100-300公里;

虽然元首坚守的命令稳定了慌乱中的德军,减少了损失,但德军的进攻终于被遏制了。

巴巴罗萨至莫斯科战役的半年中,是苏军损失最大最快的半年,苏军总损失超过500万(俘虏、战死等绝对减员),相当于开战时的苏军已完全重建,在这样的灾难性损失下苏军仍能够及时补充力量;

而德军损失较小,但因为补充不足战斗力仍有下降。在这样的对比下不难看出,随着莫斯科失利以及整个冬季战役,苏军的力量能恢复到什么程度。

实际上,莫斯科失利后,再也没有过一次重要战役德军占有数量(兵力、兵器)优势。

在斯摩棱斯克之后,中央集团军群到底是直取莫斯科、还是先进攻基辅包围毛熊西南方面军,是长期的口水焦点。

实际上没有必要太纠结这一点,从现有材料来看这两种策略孰优孰劣是不好判断的。

先进攻基辅可以极大的消灭苏军有生力量,保障中央集团军群侧翼,但结果是莫斯科失利;

至于先直取莫斯科,那么近百万的苏军在中央集团军群侧翼,德军如何保障其脆弱的补给线和侧翼安全,而一旦直接进攻莫斯科,苏军肯定会重点防御中央防线(包括抽调远东部队等),德军能否在秋雨之前(一个月时间)攻下莫斯科?

一旦秋雨来临部队被困,将面临被毛熊西南方面军切断补给甚至被包围的风险。

总之,即使直取莫斯科,不能说完全不行,至少成功的把握是不大的,甚至后果将更具灾难性。

说白了,主要由于德国未做好总体战准备,而毛熊从开战就转入战时体制,导致苏德在兵力、兵器补充能力上的巨大差距;

虽然德军依仗其军队素质、战术修养等因素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但仍不断被消耗,同时由于战线的推进补给线的拉长(其实仍是德国战时工业的不足所致)德军进攻能力不断下降。

而苏军虽然因为准备不足、军队清洗、战术劣势等原因损失巨大,但能够及时补充恢复,同时由于冬天到来加强了相对优势,此消彼长在莫斯科达到临界点,德军的进攻终于被遏制了。

也就是说,巴巴罗萨计划是无法打败苏联的。

莫斯科失利后,德国是否还有打败毛熊的机会?

莫斯科战役,德军虽然遭到失败,但其损失并不大(1941年损失超过100万,但战死只有20万左右,战伤、冻伤的大部分可以再1942年重返战场)。

并且德军高层的盲目乐观情绪有所好转,从西欧调了生力军到东线,仆从国的投入也进一步加大;

同时德军在兵器、军队素质等方面仍然拥有明显优势,所以随着冬季的结束,德军开始恢复进攻并且在夏季取得了辉煌胜利,似乎1941年的胜利要重演。

反观苏军,由于斯大林及苏军高层的忙碌乐观,导致其发动的冬季攻势超过苏军的能力而损失巨大,随着德军的恢复噩梦再一次开始,似乎仍要承受巨大损失。

但这一切都是表象,实际上德军已没有可能在战胜苏军了。

首先来看毛熊,毛熊从开战就进入战时体制,至1942年已完全进入总体战模式,重要军火工业也已完成动迁,每一个人力都用起来了;

实际上1942年苏联的军火产量就已经达到最高峰(43、44年有所增长但不明显)并且相比德国具有明显优势(考虑到德国要造军舰、潜艇等海军设备,优势将更明显);

在人力上,虽然毛熊损失了大量国土和人口,但仍然拥有人力优势,再加上毛熊的动员能力,使其能够在接下来的战争里始终保持人力优势并且越来越明显;

在军队素质上,虽然至1942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