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潜艇(2 / 7)

人们猜测,亨利号很可能是因为爆炸导致失去动力沉入海底,当时的艇体并没有发生漏水。

在亨利号诞生的年代,世界各国潜艇的外形和结构特征基本定型,但如何获得动力一直是个比较难办的问题。

不同于水面舰船,潜艇在潜航时无法使用引擎,因此早期的潜艇都是人力驱动的。

同样是在1863年,法国人完成了世界上第一艘不需要人力驱动就能行进的潜艇普隆热尔号。

这艘潜艇不仅有着381吨的“超大”排水量,更可通过53立方米的压缩空气进行驱动,水下续航力为5海里,航速可达4节。

在电驱动装置被发明出来之后,人们很快将这种不需要空气的推进系统安装在潜艇上,从而诞生了第一批电驱动潜艇。

1889年,第一艘鱼雷攻击潜艇——西班牙的皮拉尔号服役,这艘80吨的潜艇于1890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潜射鱼雷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晚清时期,一位姓陈的官员于1880年在津门制造局建造了一艘人力潜艇。

据当时的期刊《益闻录》报道,这艘潜艇是陈姓官员自己筹建的,只用了制造局的机器和工具,材料和人员都是自己找的。

令人遗憾的是,这艘潜艇在试航成功后音信全无,很可能是被昏庸无能的大清封杀了。

而让潜艇发扬光大的,毫无疑问在一站时期,德国用了无限制潜艇战,第一次让全世界见识了潜艇的威力。

然而,一站爆发前英国和法国才是潜艇大户。

到了20世纪初,潜艇制造技术日臻成熟,不少国家制造潜艇并将其装备给海军。

潜艇在水面上航行由蒸汽机或内燃机提供动力,同时为蓄电池充电;潜入水下航行则由蓄电池提供动力。

第一次世界大站爆发前,主要参战国在役的潜艇大约有280艘。

潜艇第一大户是法国,法国海军装备了76艘“拿瓦”型潜艇,这种潜艇排水量200吨,长34米,宽3.8米,水面航速每小时18.3公里,潜水航速每小时10公里,续航640公里,装备4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搭载14名乘员。

另外,法国海军还装备了3艘试验型潜艇。

战前,其他主要参战国在役的潜艇数量如下:英国73艘、德国28艘、俄国22艘、意大利22艘、丑国18艘、霓虹12艘、奥匈帝国5艘。

这些潜艇排水量大都数百吨,主要攻击武器是鱼雷,也装备火炮用于水面海战。

虽然德国潜艇数量不具备优势,但德国人认识到了潜艇的威力,制定了大力发展潜艇的计划。

1914年5月,德军一份报告提出,战时,德国潜艇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破坏英国的海上交通线,要想达到此目的,德国需要在英国周围部署222艘潜艇。

英国在一站爆发前虽然是仅次于法国的第二潜艇大户,但对潜艇在战争中的作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英国海军部1912年的一个报告就认为,潜艇攻击商船的可能性很低,因为潜艇空间狭小,无法处理战利品和被俘人员。

英国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认识潜艇在战争中的作用的。

国际法规定,中立国商船不受侵犯;如果发现敌国商船载有违禁品,必须把商船带到本国港口处置。

潜艇显然没有这个能力。

当时的海军大臣丘大爷也断言,德国潜艇不会袭击非武装商船,一个文明民族绝不会采取如此野蛮的做法。

他还说,如果德国真这样做了,那就证明德国是一个海盗国家,这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公愤,让很多中立国对德宣战。

正因为英国低估了潜艇的战斗力,高估了德国人的战争文明,才让英国在一战中吃尽了德国潜艇的苦头,险些弹尽粮绝。

1914年8月6日,德国在北海部署了10艘“U”型潜艇,但由于潜艇作战缺乏经验,第一波次的潜艇攻击未能奏效,“U-15”被英国“伯明翰”号巡洋舰撞沉,“U-13”则因自身事故沉入海底。

1914年9月5日,德国海军上尉奥托·赫兴指挥的“U-21”潜艇在福斯湾将英国“探路者”号巡洋舰击沉。

舰上268名军人和数目不详的平民除54人获救外全部遇难,这是一站中潜艇击沉敌舰的第一个战例。

1914年11月,“U-21”在英吉利海峡把英国货船“孔雀石”号和“魁首”号击沉。

这里要提一句的是,在每次攻击商船时,“U-21”的艇长奥托·赫兴总是让商船上的船员撤离后,再将其击沉,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平民的杀戮。

1915年1月,“U-21”突破水雷密布的英吉利海峡潜入利物浦港,对港口附近的巴罗飞机场进行了炮击。

这个月,它还击沉了3100吨的英国“本·克鲁亨”运煤船及两艘小型货船。

在深入英国腹地进行一系列攻击后,“U-21”巧妙地穿越英国的拦截和封杀,安全回到德国威廉港。

随后,“U-21”转战地中海,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支援奥匈帝国抵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