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生不逢时(1w)(6 / 7)

作家分三六九等的,只有最重要的作家可能跨入贵族行列。

这类作家就是剧作家!

十九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上流社会看歌剧,整个巴黎看话剧。

话剧舞台则很长时间里被单一类型的戏剧所支配,那就是所谓的“通俗剧”。

通俗剧这个东西指的是那种看起来像历史剧,但却充满了“现实关怀”的“借古讽今”的戏剧。

说到皇帝,要么是查理五世、要么是查理大帝、反正绝对不是拿破仑,但扮演的演员一定要神似拿破仑。

你的历史故事不需要真实、服装道具也不需要符合时代,只要大家看得顺眼、看得舒服就行,你的故事必须是引人入胜的、让人们浮想联翩的,然后你还要感情奔放、充满激情。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法国人没有别的可看,没有电影、没有电视剧、晚上蜡烛、油灯底下看书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很多人为了蹭咖啡馆的灯光买一杯咖啡看一晚上书。

在这么一个伸手不见五指、俩眼一抹黑的巴黎,夜生活何其珍贵,一出成功的戏剧真的可以轰动整个巴黎,而一旦你写出了这样一部作品,那么法兰西学院院士、贵族院议员就不是梦想了!

雨果老师就是典型,他欧那尼首演那天他全部身家还有50法郎,

雨果很矜持了一下表示“您好歹把戏看完!”

出版商说“

于是雨果老师从此跨入了“大师”的群体,开始给大家科普“法国的贵族,姓名之间不一定有de两个字母,比如维克多雨果就没有!”

那如果打仗、当官、做生意、当记者、写剧本,这些都做不来怎么办呢?

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那就是当个神父。

虽然教士整体都算

“教会由三个群体组成”教士、修士和平信徒。

也就是说修道士这个群体虽然人人都觉得他们是教士,可他们其实是一个独立的群体。

你只有成为大品教士才算是教士。

所谓大小品,就是教会的七品教士,从一品的司门员到小助祭都是小品教士,也就是不需要过独身生活的。

只有大助祭、司铎和主教才是大品教士,才世俗眼中的贵族。

但是到十九世纪教会的地位一落千丈,高级教士的生活水平也远不能和旧制度时代相提并论了。

在政治上发挥的作用也无法同日而语,但受到的监督却越来越多。

所以固然当教士是跨入贵族阶级的捷径,却也是里边的酸梅子,因为没人摘才能被人捡了漏。

仔细翻阅历史,就会发现十九世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法国不是君主国。

那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贵族的标准变得非常模糊。

事实上即使在君主制之下,因为贵族的免税特权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法国政府对贵族头衔的态度也没有那么严格。

既然认定你是贵族,并不会导致国家少收一分钱,那么法国政府一般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莫泊桑老师,他母亲觉得他爹什么都好唯一遗憾是“不是贵族”,是他爹就翻家谱说“我祖宗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贵族,我们迁来法国的时候没有申请法国的认证!你们给我补一下啊.”

这么鬼扯的理由,在1846年也得到了法国法院的认可,于是莫泊桑老师在1850年出生了。

那到了

这就给自称贵族的人打开了大门。

同样的找贵族认干爹,也是一个

办法。

比如美好年代就有穷公爵发广告说“本人需要继承人一名,价格面议”。

娶贵族的女儿提升本家族的地位,因为

所以过去一个伯爵只有长子可以继承爵位和财产,现在只要你去法院起诉,基本上每个人儿子都可以平分财产和爵位。

一个伯爵有五个人顶着不算稀奇。

那既然儿子们可以凭什么女儿不行?女儿可以凭什么外孙不行?所以基本上这种官司都是一打一个准儿。

如果这些都行不通,还有一条路,就是让国王封你爵位。

当时的法国有好几个君主流亡在外,也可以说他们是王位觊觎者。

波旁正统王朝有亨利五世。

你跑到哪里,为国王效力,国王一高兴就会问你想要点什么。

那个著名的梗就发生在亨利五世的宫廷,他问一个效忠王朝的文人“我已经封您为贵族了,还能给您什么呢?”

对方回答:“能不能请陛下赐给我贵族姓和名之间的那个de呢?”

这种途径获得的贵族身份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上流社会的世袭贵族们,虽然不一定看得起你,但因为政治立场基本上都会承认你的贵族身份,因为他们都是正统派。

相比之下奥尔良王朝、波旁巴王朝恩赐的爵位就比较尴尬。

尤其是波拿巴王朝,拿破仑三世死后欧仁妮皇后活到1920年,一直维持着一个围绕在她周围的影子宫廷,这个宫廷里就有阿尔方斯都德的宝贝儿子吕西安都德。

如果皇后册封吕西安都德为贵族,也是有可能的,但人们就不一定会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