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持续的第22天,陈远已经出门5天了。” “他说水坝那边情况良好,人们也比较有干劲,从那里运来了一批零件。” “中午的时候我看到远处的花果园公寓有楼塌了,整座大楼倾斜倚靠在旁边的楼房上,那里之前好像也是一个临时避难所。 “不知道情况如何了,有没有及时进行撤离。” “今天看到直升机通过街区,似乎是在寻找幸存者,不过天实在是太暗了,救援条件也很差。” “希望他们能救下一些人。” “家里的食物还能撑最多两周,王小朋那边情况还算良好,就是他们那边的油也快烧光了。” “陈远说社会机构那边批复了他们修建更多水坝对洪水进行导流,也许能解决电力问题。” “不过这样的话,他可能要在那边继续呆几天。” “我想其实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搬过去。” “毕竟这栋楼确实也挺老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倒。” 李灵阳合上日记本,忧心仲仲的看向了窗外。 ...... “总之,除开水坝那边的人,我们手头上还有231个员工,有一些参加过水坝建设。 但大部分嘛...就对施工比较没概念了。” 宋新给陈远传了一份人事简历。 现在大部分时候都是用文字交谈,省流量,应答快。 要想打电话或者打视频,那可是要写申请的。 粗略看了几眼,陈远说道:“没关系,很多工作都不难,如果他们理解不了复杂工作,也可以做体力活。” 只是陈远记得似乎两周前飞吴公司还有四五百员工,还不算上那些后来加入的,还有先前劳务派遣的。 现在就只剩下两百多了? 似乎是知道陈远在想什么,宋新说道:“社会机构调了一批人过去,总之任务比较艰巨,上面也很缺人手。” “搞这么大工程,缺青壮年劳力也正常。”陈远没有多数说什么,把图纸抽了过来。 “下一阶段我想在附近街道修第二条水坝,这样我们就有三栋可用的建筑了。 我改进了一下水坝,现在的水坝无线输电功率是80KW,有线输电方面基本能满足聚落用电。” 说着他在图纸上画了个圈。 然后拍了图片发过去。 “...而且这样一来,这几栋建筑会呈现包裹飞吴物流园的分布,完全可以当作物流园的第一层分水防护带。” 宋新闻言一喜:“这样的话...那可就太好了。” 外部水坝将洪水导向其他街区,物流园就能撑更长时间,更久的维持运作。 日后被社会机构收编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候他可就是社会机构的官方人员了! 陈远大概清楚宋新的想法,也没说什么。 宋新是个聪明人,在管理方面有一手。 或许这家伙的道德水平比较低,但却又不完全低,属于是把灵活底线玩得比较明白。 相比于现在外面黑暗失联地区里可能存在的犯罪行为,这绝对算是个好人了。 让他做自己和社会机构之间的沟通渠道,其实也不错。 至于为什么选取物流园做核心,当然是因为物流园的建筑设计要求比居民区高很多。 不然宋新这小子也不会安安稳稳呆那里这么长时间了。 “但是如果要想维持水坝和园区正常运转,我们可能要想办法加一些人手。” 宋新想了想:“这个可能有点麻烦,你知道,现在上面正在搞大工程。 市里倒是应该还有不少幸存者,但是...” 但是那可不一定是劳动力。 现代社会是复杂的,分工也非常明确。 一些人一辈子读书,然后选一个专业,进入社会工作,很可能就一辈子都栽在行业里了。 土木工程就业人员有限,大多都有安排了,剩下的人能帮多少忙很难说。 要是救上来几个吃白饭的,那还不如不救。 不过嘛,陈远自有他的做法。 【信息栏】已经开放了多个兑换生存点的渠道,制造无人机和蜂巢柜或许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但上交一些有机质、食物、零件却并不难做到。 只要有人有使用生存点的需求,就说明他有能力与外界沟通。 需要生存点,就必须按照陈远规定的方式劳动。 这能帮助陈远筛选出优质幸存者的避难所。 于是乎,陈远想了想说道:“这确实是个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受灾前各区的产业情况尝试救助。 我想从事实业的人员在这种情况下适应能力应该更强。” 宋新眉头一挑,陈远说得确实有道理。 只是宋新自己不算是正儿八经的“实业”从业人员,严格意义上讲物流虽然能算实业,但他本身就是个管理人员,还是个学金融的。 怎么感觉陈远好像对那些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不是很友善啊。 想了想,宋新打字道:“可以试一试,毕竟我们现在也算是社会机构的外包人员。” 拿了好处,还是要适当做点工作的。 要不是有社会机构拨下来的食物,怕是早就分崩离弃了。 和宋新确定了施工方案和项目流程后,陈远走向了食堂。 不过在这时,陈远脚步一顿-- 来了一个大活。 ...... 江峡大坝,人类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总长度超过两公里,高度接近两百米,年发电量高达1000亿千瓦时,对龙江防洪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长时间的全球降雨会同时提高大坝两侧的水位差,对水坝提出巨大的挑战。 而大坝增强计划也已经确定了。 利用大量的碳纤维材料,在
第46章未来的方向(1 / 2)